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既往的胰腺损伤、疾病以及手术的经历,询问症状的出现与这些经历是否有密切关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引流物检查、B超、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判断。
1、按胰液漏出流向分为:
(1)胰外痰:胰液经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
(2)胰内瘘:胰液流入腹腔,若被周围器官组织包裹则称胰腺假性囊肿,若无组织包裹则形成胰性胸腹腔积液。
2、按胰腺导管系统破坏程度分为:
(1)端瘘:胰管与胃肠道间连续性消失,又称完全瘘。
(2)侧瘘:胰管与胃肠道间存在连续性。
3、按胰液漏出量分为
(1)高流量瘘(≥200ml/d)。
(2)低流量瘘(<200ml/d)。
4、按严重程度分为
(1)轻度:无临床症状并且不需要治疗性干预;
(2)中度:与延迟引流有关的轻微的临床症状(
胰腺癌并非绝对尽量不要动手术,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这主要基于病情、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等多方面考量。1、病情进展: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癌细胞可能已广泛扩散。此时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且可能因切除过多组织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患者身体状况:胰腺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等症状,身体状况较差。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大,术后恢复困难,可能加重患者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胰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非所有胰腺癌都会遗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遗传给后代。胰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和遗传变异,如BRCA1、BRCA2、PALB2等基因突变,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那么个体患胰腺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然而,即使存在遗传因素,也不一定会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因为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