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症状与胰瘘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胰液流出,甚至出现出血、感染等症状。
典型症状
1、胰腺内瘘
胰腺与十二指肠或高位空肠形成内瘘以后。漏出的胰液直接进入肠道,可缓解原有的假性胰腺囊肿或感染的胰周脓肿带来的症状和体征,甚至自愈。如原来即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内瘘形成后未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也无特殊表现。形成结肠内瘘时,由于胰液丢失,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低钠、低钾和低钙血症,以及消化不良、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等。
2、胰腺外瘘
胰腺外瘘大多数是在手术后发生,好发于手术后1-2周。低流量胰瘘或小型胰瘘除可引起外瘘口周围的皮肤改变外,一般无其他临床表现。没有与消化道相通的纯胰腺外瘘的漏出液是无色透明的清亮液体;胰液已经与肠液混合时,漏出液混浊、带胆汁色、绿色或黑褐色,胰酶被活化,其腐蚀性可能引起组织的破坏、大出血等并发症。当胰瘘引流不畅时,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肌紧张、白细胞增多等症状。
并发症
患者可能并发出血、感染或肠瘘等,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胰腺癌并非绝对尽量不要动手术,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这主要基于病情、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等多方面考量。1、病情进展: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癌细胞可能已广泛扩散。此时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且可能因切除过多组织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患者身体状况:胰腺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等症状,身体状况较差。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大,术后恢复困难,可能加重患者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胰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非所有胰腺癌都会遗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遗传给后代。胰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和遗传变异,如BRCA1、BRCA2、PALB2等基因突变,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那么个体患胰腺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然而,即使存在遗传因素,也不一定会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因为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