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对于日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中医总的治则为标本兼施,攻补兼顾,若兼见肾阳虚衰,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痢;若兼见脾虚湿热,治以补脾益气,清化湿浊;若兼见肠热阴虚,治以清肠坚阴止痢。
对症治疗
1、肾虚肠脱
(1)若出现脱肛的患者,可加用乌梅、石榴皮。
(2)若出现神情疲惫、气短的患者,可加用黄芪、山药。
(3)若出现腹中冷痛的患者,加附片、干姜。
2、脾虚湿热
(1)若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的患者,可去肉豆蔻,加用黄芩、白芍、白头翁。
(2)若出现气短、神情疲惫的患者,可加用黄芪。
3、肠热阴虚
(1)若腹痛明显,可加用白芍、木香。
(2)若出现口干、烦热的患者,可加用沙参、石斛、乌梅。
(3)若出现饮食减少、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加用山药、麦芽、山楂。
药物治疗
1、肾虚肠脱
(1)方药:真人养脏汤加减。
(2)常用中药:诃子、罂粟壳、肉豆蔻、当归、白术、芍药、人参、木香、官桂、甘草、生姜、大枣。
2、脾虚湿热
(1)方药:健脾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陈皮、麦芽、山楂、茯苓、肉豆蔻、木香、黄连、砂仁、山药、神曲。
3、肠热阴虚
(1)方药:驻车丸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干姜、阿胶、当归。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用灸法治疗痢疾,多取大肠募穴、任脉及阳明经腧穴。具有清肠通滞,调气和血的作用。选穴天枢、气海、上巨虚,配伍脾俞、胃俞、肾俞,温补脾肾。
2、中药灌肠
慢性病例因反复发作,较难治愈,可在内服中药基础上,使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复方可用黄连、黄柏、白头翁、大黄等煎成100毫升,保留灌肠,适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亦可用中成药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腕管手术通常属于小手术范畴,但具体是否为小手术需结合病情判断,术后一般需休息6至8周,恢复时间受手术方式、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愈合能力影响。若患者症状较轻,仅需切除压迫神经的异物或松解腕横韧带,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通常被视为小手术。这类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术后恢复较快,切口愈合约需1-2周,但完全恢复功能需6周左右。若病情较重,涉及多个神经或复杂解剖结构,如需行神经外膜切开术或神经束间瘢痕切除,手术复杂度增加,风险相应提升,此时不能简单归类为小手术,术后恢复时间也可能延长至8周
生化妊娠后,一般建议女性休息1-2周,但具体时长需结合个体差异、身体恢复程度及医生的专业评估。生化妊娠是受精卵未成功着床而发生的早期自然流产,虽然未形成可见的妊娠组织,但子宫内膜仍会经历脱落和修复过程,可能伴随阴道出血、轻微腹痛或腰酸等症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部分女性可能仅出现类似月经的轻微不适,而体质较弱或激素波动明显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因此休息时间需灵活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修复。休息的必要性主要源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