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麻
奶麻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儿突发高热,继而骤降,全身皮肤出现玫瑰色斑疹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风痧、麻疹、烂喉丹痧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冬春季节多见。

2、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持续3天~5天热退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疹周边有红晕,压之退色;最初出现于颈部或躯干部,很快波及全身,腰部、臀部较多,其次为头额、上臂、股,但是面部较少,膝、肘以下更少;皮疹2天~3天即可消失,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体征

颈周围淋巴结多肿大,尤以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无压痛,持续数周逐渐消退。

4、检查

血常规、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测定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风痧

二者皮损相似,但风痧为淡红色细小斑丘疹,而奶麻为玫瑰色丘疹;从发热程度看,风痧一般是低热,常在38℃左右,很少有高热;而奶麻则常为高热,多持续在39℃-41℃。

2、麻疹

在麻疹发疹期间热势往往更高,而奶麻则为热退疹岀。此外,麻疹有麻疹黏膜斑,而奶麻则没有奶麻一般情况良好,伴随症状轻。而麻疹伴发症状重,甚至发生麻毒闭肺、麻毒攻喉等逆证。

3、烂喉丹痧

全身症状较重,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肿大,杨梅舌,皮肤皱褶处有线状疹,皮疹为皮肤弥漫性充血,有潮红色渗点,压之退色,疹退后大片脱皮,皮疹发于颈部、躯干、四肢,1天出齐,面部无疹或少疹,可见环口苍白圈。

奶麻的类型

1、邪郁肌表

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多为39℃~40℃,但精神如常,或略烦躁,食欲略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2、毒透肌肤

主要表现为身热已退,或将退之时,周身出现红色小丘疹,从躯干延及全身,压之退色,1天~2天皮疹消退或有口干、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

疾病相关 更多»
自然回奶一般需要几天

自然回奶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3至21天不等,具体取决于产奶量、哺乳情况、饮食及个体体质等因素。自然回奶是哺乳期结束后,母亲逐渐减少乳汁分泌直至完全停止的过程。对于产奶量较少的母亲,由于乳汁分泌本身不多,身体调整迅速,回奶过程可能较短,通常在3-7天内完成。若哺乳时间较短、喂奶频率不高,回奶也可能相对较快。而大部分母亲自然回奶的时间在7-14天,这一阶段乳汁分泌会逐渐减少,乳房胀满感随之减轻。但部分母亲因长期哺乳、乳汁分泌旺盛或体质原因,回奶时间可能更长,大约需要14-21天

高羽 主任医师
不母乳喂养需要开奶吗

不母乳喂养的产妇通常不需要进行开奶,因为开奶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泌乳以建立母乳喂养,而不哺乳的女性应避免刺激乳房,以减少乳汁分泌并预防胀痛或乳腺炎等问题。然而,由于产后激素变化,部分女性仍可能出现自然泌乳,此时需采取适当措施抑制乳汁分泌,而非促进排乳。开奶的核心作用是促进乳汁分泌,通常通过婴儿吸吮或按摩刺激乳腺,以建立稳定的泌乳机制。若不计划母乳喂养,开奶不仅无必要,反而可能因刺激导致乳汁分泌增加,加重乳房胀痛甚至诱发乳腺炎

高羽 主任医师
涨奶一般几天才消失

涨奶的消失时间因个体差异和形成原因而异,生理性涨奶通常3至7天可消失,病理性涨奶则需7至10天甚至更久,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生理性涨奶多由产后激素水平变化引发,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刺激乳房产生乳汁,乳腺管及周围组织膨胀。若乳腺通畅、宝宝吸吮频率正常,乳汁能及时排出,涨奶症状通常在3至7天内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高羽 主任医师
奶阵要隔多久才有第二个奶阵

奶阵出现的间隔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不同的妈妈身体状况不同,奶阵间隔时间也有所不同。有的妈妈可能在一次哺乳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就会出现一次奶阵,而有的妈妈间隔时间可能长达20-30分钟。乳汁分泌充足的妈妈,奶阵可能出现得更频繁,间隔时间相对较短。例如,产后营养良好、乳腺通畅的妈妈,可能在宝宝吸吮几分钟后就出现奶阵,之后每隔10分钟左右又会出现。宝宝有效的吸吮能刺激奶阵的产生。如果宝宝吸吮力度大、频率高,能更快速地刺激妈妈的乳房产生奶阵,且可能使奶阵间隔时间缩短

吴剑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儿童疾病
手足口病 水痘 幼儿急疹 小儿肺炎 小儿感冒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