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阻塞,使血液能够再次流向受影响的组织。早期治疗原则是避免血肿,控制积血、积液,维持外耳形态。但菜花耳形成时间越长,其治疗难度越大,手术切除是晚期治疗的惟一方法。且手术须在炎症消散完全后进行。
药物治疗
若菜花耳患者存在耳部炎症,则需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医生会取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筛选结果出来之后,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未能明确者,可先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
手术治疗
1、早期手术治疗
医生需要切开血肿,引流淤血。切开引流后,医生则使用绷带加压包扎3到7天,防止血肿再次形成。绷带包扎保持皮肤与软骨层的正常结构,使软骨再次得到血液灌注。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常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晚期手术治疗
医生在手术时可先沿耳轮作切口,将皮肤与变形耳软骨分离,形成皮瓣向后翻转,露出软骨组织。然后修整、雕刻软骨,使显出其应有的解剖形成。后将皮瓣覆盖在软骨面上,切除过多部分,缝合创口。若一次手术达不到满意效果,可根据需求进行多次手术。
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完后通常不需要倒出来。氧氟沙星滴耳液是通过局部给药,让药物在耳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达到杀菌、消炎的效果。滴完后让药物在耳道内自然留存,能持续发挥药效,更好地作用于耳部病变部位。少量未被吸收的药液会随着人体的自然活动,如头部的转动、咀嚼等,逐渐自然流出耳道。而且,外耳道本身也有一定的自洁功能,能够将一些分泌物和残留药液慢慢排出。一般情况下,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完后无需刻意倒出,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滴入量过多或出现不适,可咨询医生后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