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疮
耳疮的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或有流水,或耳内发痒不适。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或有流水,或耳内发痒不适。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等病相鉴别。

1、耳疮与耳疖病位均在外耳道,其耳痛特点亦相似,区别在于外耳道红肿的范围不同。耳疖为局限性红肿,耳疮为弥漫性红肿。

2、耳疮反复发作者与旋耳疮均有耳痒、渗出黄色脂水、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结痂等症状,但耳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道,而旋耳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耳廓及耳周,可波及外耳道口。

3、耳疮与脓耳耳疮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脓耳的耳痛则无现象。耳疮的耳内分泌物较少且无黏性;脓耳的耳内分泌物较多且有黏性。脓耳则见鼓膜色红或穿孔,而外耳道皮肤无肿胀。

疾病相关 更多»
黑目耳对肾的危害

黑木耳本身对健康肾脏并无危害,甚至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有滋阴补肾作用,但过量食用或特殊情况下可能对肾脏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肾功能正常者,适量食用黑木耳可补充膳食纤维、铁和多糖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肾病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需格外谨慎,因黑木耳含钾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加重肾脏代谢负担,甚至引发高钾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案例显示,部分肾病患者因每日大量食用黑木耳,导致血钾水平在5个月内从正常值升至危险范围,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显著恶化

杨海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