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疮
耳疮的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或有流水,或耳内发痒不适。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或有流水,或耳内发痒不适。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等病相鉴别。

1、耳疮与耳疖病位均在外耳道,其耳痛特点亦相似,区别在于外耳道红肿的范围不同。耳疖为局限性红肿,耳疮为弥漫性红肿。

2、耳疮反复发作者与旋耳疮均有耳痒、渗出黄色脂水、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结痂等症状,但耳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道,而旋耳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耳廓及耳周,可波及外耳道口。

3、耳疮与脓耳耳疮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脓耳的耳痛则无现象。耳疮的耳内分泌物较少且无黏性;脓耳的耳内分泌物较多且有黏性。脓耳则见鼓膜色红或穿孔,而外耳道皮肤无肿胀。

疾病相关 更多»
滴耳液用了,耳朵却“闷”声不响,这正常吗?

当我们因为耳部不适而选择使用滴耳液时,初衷是为了缓解病痛,但有时却会遇到滴耳后耳朵感到闷堵的情况。这究竟是否正常呢?🤔首先,要明确的是,滴耳液用后耳闷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耳闷通常是由于药物在耳道内积聚或耳道内的分泌物与药物混合导致的。💧👂滴耳液中的液体可能会暂时堵塞耳道,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产生耳闷感。🔊🌡️此外,滴耳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耳道黏膜,引起轻微肿胀或不适,进一步加重耳闷感。💊这些耳闷感通常是暂时的,并且是正常的,随着药物的吸收和耳道内液体的排出,耳闷感会逐渐消失

刘彩鹏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