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眩晕
耳眩晕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目标是减少或控制眩晕反复发作,而不仅仅限于某一次眩晕症状的消除。应谨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邪外袭证

(1)如果出现眩晕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天麻、钩藤、白蒺藜等。

(2)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竹茹等。

2、痰浊中阻证

(1)如果出现湿重的患者,可倍用半夏,加用泽泻等。

(2)如果出现痰火互结的患者,可加用黄芩、胆南星、黄连等。

(3)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较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竹茹等。

3、肝风内动证

(1)如果出现严重眩晕,偏于风盛的患者,可加用龙骨、牡蛎等。

(2)如果出现偏于火盛的患者,可加用龙胆草、丹皮等,或用龙胆泻肝汤。

4、脾气虚弱证

(1)如果出现血虚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枸杞、何首乌、熟地、白芍等。

(2)如果出现以气虚为主、中气下陷的患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

药物治疗

1、风邪外袭证

(1)方药:桑菊饮加减。

(2)常用中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蔓荆子、蝉蜕。

(3)中成药:银翘片、小柴胡颗粒。

2、痰浊中阻证

(1)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甘草、生姜、泽泻。

(3)中成药:半夏天麻丸。

3、肝风内动证

(1)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常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3)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4、阳虚水泛证

(1)方药:真武汤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生姜、茯苓、白术、白芍、附子。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5、肾精亏损证

(1)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菊花。

(3)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6、脾气虚弱证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

(3)中成药:归脾丸、八珍丸。

手术治疗

1、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分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2、如果听力已完全丧失而眩晕仍频繁发作,可考虑破坏性手术,如耳毒性药物前庭破坏术、迷路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

针灸疗法

1、体针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循经取穴,并根据病情虚实而采用不同的手法。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风府、神门、内关。风邪外袭配合谷、外关;痰浊中阻配丰隆、中脘、解溪;肝风内动配行间、侠溪、肝俞;阳虚水泛配肾俞、命门;肾精亏虚配三阴交、关元、肾俞;脾气虚弱配足三里、脾俞、气海。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耳针

可选肾、肝、脾、内耳、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刺激以上穴位。

3、头皮针

取双侧晕听区针刺,每日1次。

4、穴位注射

可选用合谷、太冲、内关、风池、翳风、足三里、丰隆等穴,每次取2-3穴,每穴注射黄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0.5-1mL。隔日1次。

疾病相关 更多»
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完需要倒出来吗

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完后通常不需要倒出来。氧氟沙星滴耳液是通过局部给药,让药物在耳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达到杀菌、消炎的效果。滴完后让药物在耳道内自然留存,能持续发挥药效,更好地作用于耳部病变部位。少量未被吸收的药液会随着人体的自然活动,如头部的转动、咀嚼等,逐渐自然流出耳道。而且,外耳道本身也有一定的自洁功能,能够将一些分泌物和残留药液慢慢排出。一般情况下,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完后无需刻意倒出,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滴入量过多或出现不适,可咨询医生后采取相应措施。

杨海弟 主任医师
眩晕吃倍他司汀几天

眩晕患者服用倍他司汀的天数因人而异,通常需3-30天不等,具体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反应。对于轻度眩晕患者,如症状由前庭功能障碍等相对不严重的情况引起,服用倍他司汀后,药物发挥作用改善内耳微循环,可能在3-7天就能看到明显改善。此时若症状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而对于眩晕症状较重的患者,比如年纪较大,眩晕由脑血栓、脑供血不足等严重疾病引发,身体恢复相对较慢,药物起效也需要更长时间,可能需要连续服用7-30天才能逐渐看到症状改善

王艺东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感冒
流行性感冒 小儿感冒 反复感冒 病毒性感冒 夏季感冒 急性鼻炎
咳嗽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肺气肿 肺积水 肺脓肿
鼻塞
过敏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急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