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
哮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哮病总的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痰浊壅肺应去壅泻肺,风痰当祛风化痰,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攻补兼顾,不可拘泥。缓解期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温补,阴虚者宜滋阴,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药物治疗

1、冷哮证

(1)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甘草,五味子,大枣。

(3)中成药:小青龙胶囊,小青龙颗粒。

2、热哮证

(1)方药:定喘汤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杏仁,黄芪,桑白皮,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中成药:小青龙冲剂,蛤蚧定喘丸。

3、寒包热哮证

(1)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2)常见中药: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3)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4、风痰哮证

(1)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减。

(2)常见中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3)中成药:止咳定喘丸、人参再造丸。

5、虚哮证

(1)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

(2)常见中药: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

(3)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6、肺脾气虚证

(1)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2)常见中药: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3)中成药:人参健脾丸、益肺健脾颗粒。

7、肺肾两虚证

(1)方药: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加减。

(2)常见中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3)中成药:七味都气丸。

手术治疗

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可行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支气管热成形系统使支气管平滑肌出现凝固性坏死,让患者不会因外界刺激产生过度的支气管收缩反应,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哮病缓解期可以采用毫针针刺风门、定喘、孔最、肺俞、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使用灸法,有补肺益肾、扶正固本、补气调血的作用,可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从而减缓哮病发作。

2、穴位贴敷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通过在双侧涌泉穴上贴敷药物可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肾阳如泉涌而振奋一身之阳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哮病的功效。三伏天取麝香、细辛等药物适量,用黄酒调成糊状,睡觉前先用温开水泡脚,再将药物贴于双侧涌泉穴,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日清晨取下。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糖尿病微创手术是真的吗

糖尿病微创手术在特定情况下是真实存在的,但目前主要适用于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所有糖尿病都适用。糖尿病微创手术多指代谢手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调节激素分泌和血糖代谢。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病程较短、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可能实现血糖长期缓解,但手术有严格适应证:BMI≥32.5且合并糖尿病,或BMI≥27.5但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1型糖尿病、晚期2型糖尿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者不适合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感冒
流行性感冒 小儿感冒 反复感冒 病毒性感冒 夏季感冒 急性鼻炎
咳嗽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肺气肿 肺积水 肺脓肿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