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症
磨牙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磨牙症目前较难根治,治疗以减轻磨牙症对牙齿、肌肉、关节的损害为主,同时选择一些药物放松局部肌肉、改善患者的睡眠,还要积极治疗与磨牙症的发生有关系的其他疾病。

药物治疗

1、抗焦虑抑郁药

如地西泮可改善睡眠,并使咀嚼肌在睡眠时充分松弛,以达到缓解磨牙症状的目的;阿米替林可用于改善由度洛西汀等药物引起的夜磨牙症,此药能抑制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有助于减少在此睡眠周期中出现的磨牙症状。

2、肉毒杆菌毒素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可调整牙颌面运动障碍和肌肉张力失常。将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入常年磨牙患者的两侧嚼肌中,可降低肌肉兴奋性,且患者在注射后开始停止牙齿磨动,但有时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等症状。

3、驱虫药

有时肠道蛔虫病等寄生虫病也会出现磨牙症状,可使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驱虫药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合理的规划时间。让患者在睡前保持放松的状态,减轻磨牙症的发生。

其他治疗

1、肌肉松弛

通过理疗、肌肉松弛仪、生理功能训练等方式使肌肉放松。

2、牙齿咬合治疗

可以使用咬合板,睡前佩戴牙垫,可以减轻牙齿磨损、降低肌肉紧张度。咬合板的种类较多,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咬合板。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来减轻磨牙症。

3、牙周炎治疗

对于有牙周炎的患者也要积极地治疗牙周炎。可以选择系统的牙周治疗。

相关解析
王鹏 副主任医师

口腔外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遗传磨牙怎么治疗方法

遗传磨牙应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缓解精神压力,注意口腔内的卫生,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佩戴牙套来进行修复。磨牙可能和遗传没有关系,通常都是后天原因造成的。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出现内分泌不稳造成夜间磨牙的状态,牙齿不齐和缺钙都有可能造成磨牙,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去做正确的治疗。

观看问答
白广亮 主治医师

口腔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磨牙该怎么治

出现磨牙的情况在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病因来决定。如果导磨牙是缺钙引起的,可以服用钙剂来做治疗,比如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如果导致磨牙的原因是牙齿咬合不协调,可以通过佩戴牙套的方法来做矫正处理。如果是睡眠障碍引起的,可以使用心理疗法来做治疗。必要时还可以短期使用抗抑郁或者抗焦虑的药物来配合治疗。使用合适的方法做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较好改善。

观看语音
杨岚 主治医师

口腔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如何改善睡觉磨牙

老百姓说的睡觉磨牙,俗称夜磨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治疗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目前夜磨牙的治疗方法最多是使用磨牙垫。临床上磨牙垫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保护性的磨牙垫,患者去诊所取模型,再根据牙齿的形态,做一个相似的牙垫,晚上睡觉的时候,带着磨牙垫睡觉。这时候磨牙主要是在磨牙垫上磨擦,对牙齿有一定保护作用,牙齿的硬组织不会被过度磨耗。另一大类的磨牙垫叫做治疗性磨牙垫,这类磨牙垫除了和牙齿的咬合面有一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些辅助的结构,通过阻止牙齿的移位,阻止夜磨牙,但这类磨牙垫可能没有那么的舒服,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不是特别的高。夜磨牙还有一部分是因咬合不平衡造成的,这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调和来...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磨牙棒几个月开始用

婴儿磨牙棒通常建议在6个月左右开始使用。这个时间节点与婴幼儿乳牙萌出的生理发育规律相吻合,能够有效缓解出牙期的不适症状。从婴幼儿生长发育角度来看,大多数婴儿在6-8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此时牙龈会出现肿胀、发痒等不适感。磨牙棒的使用主要基于三个医学考量:首先,通过适度压力刺激可以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其次,咀嚼动作有助于乳牙顺利突破牙龈;最后,合适的硬度能够锻炼婴儿口腔肌肉发育。需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专用磨牙棒,材质应具备足够的硬度且不易碎裂,避免含有双酚A等有害物质

黄志权 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