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症
磨牙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磨牙症目前较难根治,治疗以减轻磨牙症对牙齿、肌肉、关节的损害为主,同时选择一些药物放松局部肌肉、改善患者的睡眠,还要积极治疗与磨牙症的发生有关系的其他疾病。

药物治疗

1、抗焦虑抑郁药

如地西泮可改善睡眠,并使咀嚼肌在睡眠时充分松弛,以达到缓解磨牙症状的目的;阿米替林可用于改善由度洛西汀等药物引起的夜磨牙症,此药能抑制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有助于减少在此睡眠周期中出现的磨牙症状。

2、肉毒杆菌毒素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可调整牙颌面运动障碍和肌肉张力失常。将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入常年磨牙患者的两侧嚼肌中,可降低肌肉兴奋性,且患者在注射后开始停止牙齿磨动,但有时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等症状。

3、驱虫药

有时肠道蛔虫病等寄生虫病也会出现磨牙症状,可使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驱虫药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合理的规划时间。让患者在睡前保持放松的状态,减轻磨牙症的发生。

其他治疗

1、肌肉松弛

通过理疗、肌肉松弛仪、生理功能训练等方式使肌肉放松。

2、牙齿咬合治疗

可以使用咬合板,睡前佩戴牙垫,可以减轻牙齿磨损、降低肌肉紧张度。咬合板的种类较多,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咬合板。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来减轻磨牙症。

3、牙周炎治疗

对于有牙周炎的患者也要积极地治疗牙周炎。可以选择系统的牙周治疗。

相关解析
王鹏 副主任医师

口腔外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遗传磨牙怎么治疗方法

遗传磨牙应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缓解精神压力,注意口腔内的卫生,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佩戴牙套来进行修复。磨牙可能和遗传没有关系,通常都是后天原因造成的。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出现内分泌不稳造成夜间磨牙的状态,牙齿不齐和缺钙都有可能造成磨牙,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去做正确的治疗。

观看问答
白广亮 主治医师

口腔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磨牙该怎么治

出现磨牙的情况在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病因来决定。如果导磨牙是缺钙引起的,可以服用钙剂来做治疗,比如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如果导致磨牙的原因是牙齿咬合不协调,可以通过佩戴牙套的方法来做矫正处理。如果是睡眠障碍引起的,可以使用心理疗法来做治疗。必要时还可以短期使用抗抑郁或者抗焦虑的药物来配合治疗。使用合适的方法做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较好改善。

观看语音
杨岚 主治医师

口腔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如何改善睡觉磨牙

老百姓说的睡觉磨牙,俗称夜磨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治疗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目前夜磨牙的治疗方法最多是使用磨牙垫。临床上磨牙垫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保护性的磨牙垫,患者去诊所取模型,再根据牙齿的形态,做一个相似的牙垫,晚上睡觉的时候,带着磨牙垫睡觉。这时候磨牙主要是在磨牙垫上磨擦,对牙齿有一定保护作用,牙齿的硬组织不会被过度磨耗。另一大类的磨牙垫叫做治疗性磨牙垫,这类磨牙垫除了和牙齿的咬合面有一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些辅助的结构,通过阻止牙齿的移位,阻止夜磨牙,但这类磨牙垫可能没有那么的舒服,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不是特别的高。夜磨牙还有一部分是因咬合不平衡造成的,这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调和来...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儿童面部抽动症挂什么科

儿童面部抽动症可以挂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心理科或中医科。1、神经内科:儿童面部抽动症可能与面肌痉挛、局灶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神经内科医生能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手段,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儿科:儿科医生可对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面部抽动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3、神经外科:若面部抽动是由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神经外科医生可进行评估和手术治疗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还能恢复吗

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在焦虑症得到有效控制后通常能恢复。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恐惧,这些情绪状态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由焦虑症引发的高血压,本质上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根源在于心理状态的异常。当焦虑症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逐渐改善,应激反应也会相应减弱。随着焦虑情绪的缓解,心率和血管紧张度会逐渐恢复正常,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对于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关键在于治疗焦虑症本身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自闭症是天生的吗

自闭症主要是天生的,与大脑发育异常有关,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表现。目前研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原因是胎儿期大脑神经连接的特殊性,这种差异在出生前就形成了。基因研究显示,超过100个基因与自闭症相关,如果直系亲属有自闭症,孩子的患病风险会提高10-20倍。不过,并非所有携带相关基因的孩子都会发病,比如孕期感染、父母高龄,可能会增加患病概率,但不会单独导致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发育轨迹,比如更关注物体而非人脸,这与后天教养方式无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