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癣菌疹的原发真菌感染部位可找到病原性真菌,加上此时患者对癣菌素皮试常呈阳性反应,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排除汗疱疹、湿疹、丹毒等疾病。
诊断依据
1、有原发的癣菌感染灶。
2、其症状随原发灶的治愈而消失。
3、癣菌疹的真菌检查阴性。
4、癣菌素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汗疱疹
汗疱疹常发生于夏季,对称发生于手掌或足底、损害多为小水疱、水疱,内容清澈浆液,偶尔可变为浑浊。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时常感疼痛。而癣菌疹水疱较浅,疱壁较薄,常有活动的皮癣菌病灶,病灶治愈后癣菌疹即自愈,癣菌素试验阳性。
2、湿疹
湿疹常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红肿,且伴瘙痒,患部皮肤暗红色(红斑)等症状。但无原发活动性真菌病灶,癣菌素试验阴性,故可与癣菌疹鉴别。
3、丹毒
丹毒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四肢和面部。病变区域表现为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线;并可伴有全身性的感染的特征,发烧、寒战。而癣菌疹是真菌感染,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相鉴别。
基于皮损形态分类可分为三类:急性播散性癣菌疹;疹样癣菌疹;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游走性栓塞性脉管炎、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癣菌疹。
玫瑰糠疹通常不算大病,属于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且预后良好。该病以躯干和四肢近端出现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为特征,常伴轻度至中度瘙痒,但一般不会对重要器官功能或系统健康造成实质性损害。玫瑰糠疹的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四至八周内可自行消退,且痊愈后通常不会遗留明显瘢痕或后遗症。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或药物因素相关,但并非由严重系统性疾病直接引发
假丝酵母菌阴炎一般不会自愈,该病由真菌过度繁殖引发,需规范抗真菌治疗才能清除病原体,否则易反复发作或加重。假丝酵母菌是阴道内正常菌群之一,但当免疫力下降、阴道环境改变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并转化为菌丝态,破坏阴道黏膜屏障。此时单纯依靠阴道自净功能无法抑制真菌生长,且菌丝可深入黏膜下层,导致症状持续或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因症状暂时缓解误以为自愈,实则真菌处于潜伏状态,一旦条件适宜会再次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