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足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充血前期、充血期及充血后期。患者通常先有寒冷感、针刺样疼痛和皮肤苍白等表现;继之可见红肿、发热等表现。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年,甚至出现感觉过敏、多汗、关节僵硬等表现。
典型症状
1、第一期(充血前期)
在接触寒冷、潮湿的环境后,患部出现皮肤冰凉、颜色苍白、感觉异常等表现,可持续6~10周。
2、第二期(充血期)
(1)患部出现红肿、发热,伴有疼痛和感觉异常,10天左右可逐渐缓解。
(2)如将患肢下垂,则肿胀加剧。
(3)部分患者可出现水疱和血疱。
(4)少数患者可出现低热、心悸、暂时性蛋白尿等全身症状。
3、第三期(充血后期)
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年,患肢出现雷诺现象(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下,肢体末端出现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等)、感觉过敏、多汗、局部冰凉、关节僵硬等表现。
并发症
浸渍足严重者可并发坏疽、淋巴管炎、蜂窝织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足光散连续使用不宜超三次,因其可能过度刺激皮肤、破坏菌群平衡,不仅无法有效治疗,反而可能降低疗效,需严格遵循使用说明。足光散中的水杨酸、苯甲酸等有效成分,适量使用能发挥角质剥脱和杀菌作用,有效缓解足部瘙痒、脱皮等症状。然而,若连续多次使用,这些成分可能过度刺激皮肤,导致角质层过度脱落,使皮肤变得敏感脆弱,出现发红、瘙痒、疼痛等不适,甚至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同时,足光散还会加剧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严重时出现干裂,增加感染风险
踝部及足背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1.心源性水肿:如果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过多的液体会在身体低垂部位积聚,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多从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并伴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2.肾源性水肿: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如肾炎、肾衰竭等,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肾源性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蔓延至下肢,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并伴有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