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裂
腹裂的治疗

治疗原则

产后新生儿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因为肠管长时间直接暴露于体外,体液丧失、体温下降可致水和电解质紊乱,肠管血供障碍可致肠穿孔或坏死。如果产前经B超确诊,产后立即手术能提高手术治愈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和保护肠管,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感染。急性期治疗

医生首先会判断患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先稳定生命体征。其次针对症状由重到轻进行处理。

1、呼吸、循环的支持

对口唇青紫者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微弱者给予呼吸兴奋剂,抢救出现的循环衰竭。

2、皮肤体温低

将患儿置于40℃左右温水中复温。

一般治疗

1、保暖

患儿因患儿肠管直接暴露于体外,热量丧失很快。另外该病多见于早产儿,其脂肪组织发育不良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易使体温低下而加重病情,所以要重视保暖。入院后立即置暖箱,通过调节温箱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0℃,外出检查及入手术室途中均注意保暖。

2、保护外露肠管

将肠管提离腹壁,用无菌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外露肠管,外层加干纱布包裹,注意防止肠管发生扭曲和绞窄,在敷料外再覆盖柔软透明的塑料膜,既防止热量丧失,又可防止肠管水分蒸发后干燥、污染和被机械损伤。用安慰奶嘴安抚患儿,减少哭闹及躁动,并适当约束其双手,防止因躁动而抓伤暴露的肠管。变动体位时注意肠管不被受压扭曲,避免影响肠管的血液循环。

3、营养支持

患儿经过麻醉、手术、禁食等过程,机体代谢处于高分解状态,不利于术后康复,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药物治疗

静脉输注抗生素(头孢菌素或青霉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术后敷料可用外用抗生素(莫匹罗星)。

手术治疗

根据膨出器官-腹腔的比例、膨出器官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常用术式有以下3种:

1、一期修补术

该术式为常用术式。首先彻底冲洗和消毒脱出肠管,清除肠管表面纤维素膜,沿缺损上端扩大切口,解剖腹壁各层,依次还纳肠管,分层缝合腹壁。

2、二期修补术

该术式在延长腹壁裂口后,将皮肤直接覆盖于肠管上面进行缝合,形成腹壁疝,待患儿腹腔容积扩大后再次手术切除多余皮肤,分层缝合腹壁,由于肠管直接与皮肤接触,可造成严重黏连,再次手术较为困难,已很少使用。

3、分期硅胶袋修补术

该术式其他步骤同一期修补术,是治疗一期修补术无法完成的严重新生儿腹裂的首选方法。不必解剖腹壁各层,将脱出肠管套入硅胶袋,袋口的弹簧圈直接嵌入腹部裂口边缘,术后逐渐挤压硅胶袋肠管分期复位,复位后再次手术缝合腹壁各层。

疾病相关 更多»
壶腹癌扩散的征兆

壶腹癌扩散的征兆较多,一般有黄疸、腹痛、消瘦、胃肠道出血以及转移症状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黄疸:壶腹癌扩散可能导致肝脏内形成新的病灶,阻塞肝脏内的胆管,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样。2、腹痛:转移性壶腹癌可能侵犯腹腔内脏器以及神经,引起腹痛。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能放射至背部,且在夜间可能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骨裂一般要躺几天最好

骨裂一般需要躺卧休息7~60天,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裂部位而异。若骨裂程度较轻,发生在非承重部位,休息7~14天即可;若骨裂严重,发生在承重部位,或伴有周围软组织损伤,需休息4~60天。对于轻微的骨裂,如手指、脚趾等部位的骨裂,且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患者通常只需短暂休息,一般是7~14天。在此期间,可以适当活动身体其他部位,但需避免受伤部位受力。随着疼痛的缓解和骨折的初步愈合,可以逐渐开始轻度活动,但仍需保持受伤部位的相对稳定

王健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大便
黑便 果酱样大便 柏油便 大便灰白 恶臭便 大便色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