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颅裂患者少见,其仅表现为颅骨缺损而无软组织膨出;大部分患者为显性颅裂,常同时存在脑膨出,表现为囊性肿物,且随着囊性肿物增大可引起面部畸形。
典型症状
1、患儿出生即发现囊性肿块,且一般位于颅中线上,常见于枕部或鼻根部,肿块大小和形状常不完全一致,少数患儿枕部肿块可比患儿头颅还大。
2、一般无神经系统症状,但颅骨缺损大,膨出的内容物多时,鼻根部显示出现嗅觉丧失,颅底者肿块突入鼻腔内可影响呼吸,颅盖部可有肢体瘫痪、挛缩或抽搐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智能低下,腱反射亢进,皮质性视觉障碍、小脑和脑神经损害。
3、一般含有脑脊液肿块,压迫前囟时有波动,透光试验阳性。
并发症
颅底膨出可伴有其他颅面畸形,包括唇裂、鼻裂、腭裂、视神经发育不良、眼组织缺损、眼小畸形,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手术易导致脑脊液鼻漏、脑膜炎和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颅内缺血灶是指在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脑组织内存在局部缺血的区域,即该区域的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氧、坏死等改变,多为脑部小血管病变导致,可能预示着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颅内缺血灶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会发现脑部有局部的低密度或异常信号区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颅内缺血灶的形成。多数颅内缺血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偶然检查中发现。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或无力等轻微症状
轻微骨裂10天一般不建议上班,此时尚未完全愈合。骨裂后10天骨折断端刚形成纤维性骨痂,骨骼稳定性差,无论是体力劳动需肢体负重,还是久坐工作日常活动,都可能牵拉、挤压伤处,导致骨痂断裂、错位,引发疼痛肿胀加剧,严重影响愈合进程。并且个体恢复速度虽受年龄、营养、健康状况影响,但即便恢复能力强,10天也难以达到正常工作所需的愈合程度。建议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再考虑复工,以免因过早工作引发并发症,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