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一般认为,对于影像学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无症状结肠憩室病以及单纯性无并发症的憩室病无须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憩室病,合并结肠内炎症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并使肠道休息。
一般治疗
针对憩室病的病因,患者应确保高纤维饮食和足够的液体摄入,同时注意戒烟以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1、抗生素
(1)对于有症状的单纯性憩室病,合并结肠内炎症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并使肠道休息。近75%的急性憩室炎住院患者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这一非手术治疗措施是有效的。
(2)目前推荐的抗菌素是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唑或环丙沙星和甲硝唑,覆盖兰氏需氧阴性杆菌和厌氧菌。该方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添加氨苄青霉素。
(3)单用第5代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或口服青霉素或克拉维酸可能有效。与单独补充纤维素相比,利福昔明(很难被吸收的广谱抗生素)能使单纯性憩室病症状的复发率降低30%。
2、抗炎药物
一旦急性发作得到缓解,憩室病的主要治疗目标转为防止症状发生,比较新的治疗方向是针对结肠炎症和微生态失调的。目前认为憩室病是肠道功能障碍伴有轻度炎症反应,因此,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成为主流。接受美沙拉嗪冶疗的患者症状复发的比例降低。关于抗感染治疗的随机试验在进行中。
3、益生菌
益生菌正越来越多地被消化科医生治疗多种胃肠疾病,可用于预防憩室炎复发。已经证明针对微生态失调的治疗也是有益的,特定的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株是有效的。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没有迅速缓解病情的低风险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标包括控制败血症,消除并发症(如瘘管或梗阻);切除患病结肠肠段,恢复肠道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手术包括切除病变的乙状结肠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1、单纯性憩室病
手术术式包括开腹乙状结肠切除术或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出院时间(提前至少1天);减少麻醉剂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尽快恢复工作。
2、复杂性憩室病
(1)近端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分流粪便,大网膜缝合引流术。回肠造口术适用于结肠损伤或结肠穿孔。在修补结肠病变之后做暂时性回肠造口,可使结肠得到充分休息,保证结肠病变顺利恢复,减少结肠瘘的发生。
(2)切除结肠和瘘管,或者远端结肠闭合,Hartmann囊袋成形术。
(3)切除病变肠管并吻合(结直肠吻合术)。
(4)切除吻合转流术(如结直肠吻合术、回肠或结肠造口术)
(5)腹腔镜技术已经用于治疗复杂性憩室病,但是报道的中转开腹率较高。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