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肝热病后出现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代医学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需要与肝热病、肝积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常有肝热病发病史。一般认为肝热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肝著。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而于检查后发现。有的并无症状与体征,仅在化验检查时发现异常改变。
2、右胁或剑突下胀痛或刺痛,常欲以手揉按,伴食欲不振、嗳气、腹胀、便清、乏力等症。
3、肝脏肿大,质软或稍硬,有压痛,或有轻度黄疸,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鉴别诊断
1、肝热病
二者均常有口干、口苦等症状。而肝热病呈急性发作,时间未超过6个月,黄疸指数、转氨酶增高明显,常伴发热。
2、肝积
二者均有胁痛等不适。但肝积主要表现为肝脏质硬、脾脏肿大、全身情况较差,瘀血指征更明显。肝著常为肝积之早期病变,无明显脾脏肿大,肝脏未缩小,质地不硬。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鹅蛋既非绝对伤肝也非直接护肝,其对肝脏的影响取决于食用量及个体健康状况,适量食用一般不会伤肝,过量或不当食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鹅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其中卵磷脂对肝细胞修复有一定辅助作用,适量食用可为肝脏提供营养支持;但鹅蛋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尤其对高血脂、脂肪肝或肝功能不全者,可能加剧脂质代谢紊乱。此外,鹅蛋属高蛋白食物,若一次性食用过多,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等物质需经肝脏代谢,也可能加重肝脏工作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