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核是一种少见疾病,手术前确诊较为困难,甚至在剖腹术后仍误诊为晚期癌肿并腹腔转移。唯一确诊胃结核的方法是组织学和病原菌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胃溃疡、胃癌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多发生于18~40岁,女性多见。有结核病史或肺结核、颈淋巴结核、腹腔淋巴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2、症状
主要表现是胃肠道症状,有类似溃疡病或胃癌表现。上腹部疼痛,常伴有呕吐,甚至是幽门梗阻征象,可见发热、乏力、消瘦等毒血症状,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3、体征
腹部触诊可有上腹部疼痛,右上腹有时可扪及质硬不规则肿块,活动度小。如出现梗阻,可发现上腹部的膨胀胃型,触诊可有蠕动波及振水音。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胃酸度低或游离酸如,大便潜血阳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胃内容物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胃液或粪便中发现结核杆菌。
(2)钡餐x线检查:类似胃溃疡或恶性肿瘤的龛影,十二指肠球部常受累;X线检查能证明有瘘管或窦道存在则有助于胃结核的诊断。
(3)腹部彩超和CT检查:胃壁增厚,胃周淋巴结肿大。
(4)病理检查:发现结核结节、多核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病理组织染上色发现结核杆菌或结核杆菌培养阳性。
(5)胃镜检查:如幽门窦部有多发小溃疡,边缘不规则并呈结节样增厚,底部不平整,或周围有小结节,幽门不完全或完全梗阻应考虑结核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1、胃溃疡
单纯性胃溃疡患者疼痛一般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同时伴有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但一般情况尚好。胃结核患者多伴有其它系统的结核病,可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乏力,胃镜和组织学活检可鉴别二者。
2、胃癌
胃癌病人多伴有胃部不适,短期内进行性消瘦明显,伴有黑便、贫血等体征,影像学检查胃癌胃壁僵硬如铅管状,无论是否充盈,其形态固定不变。而结核导致的胃壁舒缩功能下降,但并未丧失,故胃的形态可发生改变。胃镜下胃癌狭窄段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晰,结核导致的窄多为移行性。
1、溃疡型
该型最常见,约占80%。常发病于小弯近幽门区,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浅而小,边缘不规则,基底部可见灰白结节。亦有溃疡较大,形成穿透性溃疡或瘘管者,但急性穿孔少见。少数患者溃疡可侵犯较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溃疡瘢痕形成可导致幽门梗阻。
2、肿块型
由于炎症性肥厚或增生性病变而形成肿块或大结节,也可由胃与周围脏器粘连形成团块。幽门部病变易致梗阻。
3、粟粒结节型
为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胃壁各层可见散在粟粒样结节。
4、炎症增殖型(弥漫浸润型)
病变常累及胃壁各层,胃壁增厚,黏膜呈息肉样增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然而,有些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会出现胃疼的不适感,这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首先,胃疼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药物刺激了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在餐后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适当的服药方法,如分次服药或者调整药物剂量。其次,胃疼也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所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寻求医生的建议来调整药物种类或者剂量,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其他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