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胃结核诊断明确而幽门梗阻为不完全性,临床症状不显的病例,可应用抗结核治疗,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可定期复查,如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门梗阻,或不能明确诊断,尤其不能除外恶性肿瘤者,则需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日程生活中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
选择2-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首选药物为链霉素及异烟肼,疗程12-18个月,用药期间同时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同时给予抑酸剂,因抑酸有助于加强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去除病灶。根据临床类型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1、局限型
结核病变局限于胃幽门部或体部。可行胃大部切除或局部病灶切除。
2、溃疡型
结核性溃疡病灶可行胃大部切除或局部病灶切除,若为多发则可分别切除病灶。
3、弥漫型
病变累及胃、十二指肠、胰头和胃周甚至腹腔淋巴结时,如病灶切除困难,可行胃部分切除、病灶旷置、胃空肠吻合术或单纯胃空肠吻合术,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幽门梗阻。
4、共存型
结核与癌或溃疡共存于胃时,应按胃癌手术原则,施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总之,无论何种类型,病灶切除与否,术后均应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6-12个月。一般术后预后良好。
口舌生疮病因复杂,胃火、肝火均可引发,还与心火炽盛、阴虚火旺等相关。胃火上炎常因过食辛辣,致口疮伴口臭便秘;肝火多由情志不畅引起,伴有急躁易怒;心火亢盛可见舌尖溃疡、心烦失眠;阴虚火旺者口疮易反复,伴口干咽燥。从中医理论分析,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胃火循经上炎可致黏膜溃烂;足厥阴肝经气火上扰会波及口腔;心开窍于舌,心经有热引发舌尖溃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或与维生素缺乏、免疫异常等有关。辨证需结合舌脉,如胃火者舌红苔黄腻,肝火者舌边红脉弦数。日常需清淡饮食,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