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化湿为原则。但不同的证型又有其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寒湿犯表证应散寒解表祛湿;寒湿困脾证应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肠道湿热证应清利肠道湿热;湿热蕴脾证应清利脾胃湿热;食滞胃肠证应消食导滞;肝郁脾虚证应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应补脾益胃,涩肠止泻;脾肾阳虚证应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药物治疗
1、方药治疗
(1)寒湿犯表证: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中药有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陈皮等。
(2)寒湿困脾证:胃苓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苍术、陈皮、厚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等。
(3)肠道湿热证:葛根芩连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葛根、黄芩、黄连等。
(4)湿热蕴脾证:黄芩滑石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黄芩、滑石、茯苓、猪苓、大腹皮、白蔻仁等。
(5)食滞胃肠证:保和丸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苍术、厚朴、陈皮、莪术、砂仁等。
(6)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白芍、 陈皮等。
(7)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茯苓、白术、砂仁、白扁豆等。
(8)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等。
2、中成药
(1)寒湿犯表证:藿香正气胶囊。
(2)寒湿困脾证:参苓白术丸。
(3)肠道湿热证:甘露消毒丸。
(4)湿热蕴脾证:龙胆泻肝丸。
(5)食滞胃肠证:保和丸。
(6)肝郁脾虚证:逍遥丸。
(7)脾胃气虚证:补中益气丸。
(8)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丸。
其他治疗
可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1、寒湿犯表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尺泽、曲池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2、寒湿困脾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关元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3、肠道湿热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内庭、曲池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4、湿热蕴脾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5、食滞胃肠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中脘、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6、肝郁脾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7、脾胃气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足三里、中脘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8、脾肾阳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关元、命门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