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链病
重链病的症状

α-重链病主要症状是吸收不良、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发育不良等。γ-重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贫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比较特异的症状是腭部红肿或红斑,严重腭部红肿可引起呼吸困难。μ-重链病主要症状是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反复感染,有时伴有发热。此外,患者常有显著的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δ-重链病主要症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颅骨溶骨性破坏,骨髓浆细胞增多,快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死亡。

典型症状

1、α-重链病

主要症状是吸收不良、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发育不良,少数有呼吸道症状。

2、γ-重链病

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贫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比较特异的症状是腭部红肿或红斑,系咽淋巴结受累的缘故。严重腭部红肿可引起呼吸困难。少数患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多无骨骼破坏。

3、μ-重链病

主要症状是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反复感染,有时伴有发热。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脾肿大,肝肿大也很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见于40%的患者。

4、δ-重链病

主要症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颅骨溶骨性破坏,骨髓浆细胞增多,快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死亡。

伴随症状

1、γ-重链病

约有1/4病例伴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诸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等。

2、μ-重链病

伴有发热,伴发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病情发展

1、α-重链病

处于病程中晚期的病例常发展为淋巴瘤。

2、γ-重链病

少数病人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而死亡。

3、μ-重链病

少数进展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δ-重链病

快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死亡。

并发症

1、肠梗阻

α-重链病病程后期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为腹痛、便秘等,X线立位平片可帮助诊断。

2、肠穿孔

α-重链病病程后期可出现,主要表现为细菌性腹膜炎,严重可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腹腔穿刺或灌洗有助于诊断。

3、严重脱水

α-重链病慢性腹泻加重至严重脱水,表现为躁狂、幻觉甚至昏迷。电解质、渗透压测定以及血气分析可有助于诊断。

4、呼吸困难

γ-重链病严重腭部水肿可致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节律增快、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可见肋下吸气性凹陷。有无“三凹征”、血常规、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

5、病理性骨折

δ-重链病恶性肿瘤细胞侵蚀骨骼,发生溶骨性病变,导致病理性骨折。主要表现为轻微外力作用下或增加活动后,发生骨折。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糖尿病微创手术是真的吗

糖尿病微创手术在特定情况下是真实存在的,但目前主要适用于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所有糖尿病都适用。糖尿病微创手术多指代谢手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调节激素分泌和血糖代谢。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病程较短、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可能实现血糖长期缓解,但手术有严格适应证:BMI≥32.5且合并糖尿病,或BMI≥27.5但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1型糖尿病、晚期2型糖尿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者不适合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