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环

什么是韦氏环?

  • 发病部位:血液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血液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韦氏环?

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之一,又叫做咽淋巴环,是一个环状淋巴组织。韦氏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开口部位,其包含鼻咽、舌根、双侧扁桃体、软腭等组织。韦氏环是头颈部淋巴瘤较常见的发病部位。韦氏环中扁桃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再次是鼻咽部,舌根和软腭部较少见发病。

相关医生 更多»
刘晓力

刘晓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血液科

擅长: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诊断,以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512-65223637(总...

地址:总院:苏州市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451-86662962(总...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电话:主院区:027-8366555...

地址: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光谷院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位于东三环线与光谷三路之间,光谷生物城斜对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相关文章 更多»
韦氏环淋巴瘤如何确诊
韦氏环淋巴瘤如何确诊

韦氏环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发生在颈部和腋窝...

疾病相关 更多»
多西环素是治梅毒的吗

多西环素即盐酸多西环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一般是治梅毒的。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在梅毒的抗菌治疗中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盐酸多西环素片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够与梅毒螺旋体内的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起到抑菌的作用。这种药物对梅毒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梅毒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梅毒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治疗,除了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治疗。例如,对于早期梅毒,可能还需要进行局部治疗以缓解症状

王霞 副主任医师
奥司他韦和抗病毒口服液一起吃可以吗

奥司他韦即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和抗病毒口服液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同时服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它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控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减轻流感症状并缩短病程。抗病毒口服液则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干、咽喉肿痛等

郭兮恒 主任医师
摘环多久不能同居

同居这里指的是同房。摘环是指女性将体内的宫内节育环取出,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通常用于不再需要避孕或节育环已到期需要更换的情况。在摘环后,一般1-4周不能同房。摘环后1-4周不建议同房,这主要是出于女性身体健康的考虑。在摘环过程中,可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创伤,导致阴道少量出血、腹部轻微疼痛等症状,同时女性的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如果在此期间同房,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将细菌等病原体带入阴道内,从而诱发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甲流玛巴洛沙韦片吃几天

甲流指的是甲型流感,玛巴洛沙韦片治疗甲型流感通常只需服用一次,即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单次用药即可完成疗程。该药物通过靶向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快速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玛巴洛沙韦属于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其优势在于单次给药即可发挥持久疗效,相比传统药物更为便捷。临床研究表明,在症状初期服用可缩短病程1-3天,但对乙型流感效果有限。需注意,体重不足40kg的患者需调整剂量,且该药可能与含钙、镁的食物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建议间隔2小时服用

郭兮恒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