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环

什么是韦氏环?

  • 发病部位:血液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血液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韦氏环?

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之一,又叫做咽淋巴环,是一个环状淋巴组织。韦氏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开口部位,其包含鼻咽、舌根、双侧扁桃体、软腭等组织。韦氏环是头颈部淋巴瘤较常见的发病部位。韦氏环中扁桃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再次是鼻咽部,舌根和软腭部较少见发病。

相关医生 更多»
刘晓力

刘晓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血液科

擅长: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诊断,以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512-65223637(总...

地址:总院:苏州市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451-86662962(总...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电话:主院区:027-8366555...

地址: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光谷院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位于东三环线与光谷三路之间,光谷生物城斜对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相关文章 更多»
韦氏环淋巴瘤如何确诊
韦氏环淋巴瘤如何确诊

韦氏环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发生在颈部和腋窝...

疾病相关 更多»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哪个效果好

无法直接判定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哪个效果更好,两者各有优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作用机制:奥司他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在被感染细胞中的释放,从而控制病情。玛巴洛沙韦则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阻断病毒增殖,进而缩短病程。两者作用机制不同,但均能有效对抗流感病毒。2、适用人群:奥司他韦适用人群广泛,包括成人、儿童、老人、孕妇等全年龄段人群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玛巴洛沙韦则主要适用于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

陈丽 副主任医师
流感吃了奥司他韦一般几天能退烧

流感患者服用奥司他韦后通常2-5天左右能退烧。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来发挥治疗作用。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年患者,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及时服用奥司他韦,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一般在2-3天左右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然而,对于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弱,身体恢复能力较差,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退烧,有时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长

陈丽 副主任医师
成人的奥司他韦可以给儿童服用吗

成人的奥司他韦制剂可以给儿童服用,但需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奥司他韦制剂临床上不分成人或儿童版本,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是选择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减少病毒播散,常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小孩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不过,由于儿童吞咽、消化能力较弱,成人的奥司他韦胶囊剂型不利于儿童吞服,特别是对于服药依从性差的小孩难度更大,而且还不方便家长分割小孩用药剂量,容易出现用药剂量不准确的情况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奥司他韦预防量吃多少

一般来说,用于流感预防时,成人及13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剂量为每日75毫克,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少7天(如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预防),具体疗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于1岁以上儿童,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如1-13岁儿童体重≤15公斤,每次30毫克;15-23公斤,每次45毫克;23-40公斤,每次60毫克;>40公斤,按成人剂量75毫克),每日1次。奥司他韦的预防剂量因年龄、体重及预防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需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

陈丽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