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会引起发热,但发热的程度因个体差异不同,表现不一样。一般为中度发热,但也有少数人出现高热。由于病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诊断明确以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而平时需要均衡营养,多喝水,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新型冠状病毒症状发热的度数并不固定,可能在37.5℃-40℃之间,也可能会更高。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当新型冠状病毒在侵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由于在此过程中,会引起体内产生较多的致热原,因此可有发热的现象。但热性并不固定,低热者体温可能在37.5℃-38℃,但也有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高热的现象,体温可达到38.5-40℃,也有少数的人群,体温可高达40℃以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若引起高热现象,如体温超过38.5℃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退烧处理,避免持续高热。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目前大多数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果表现出症状,多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也有患者伴有消化道不适,例如食欲不振,腹泻等。重症的肺炎患者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不过一般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7.3℃至38℃之间,少部分患者也可能会超过38℃。
超过37.3℃就属于发热,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会发热,还有可能会出现干咳,呼吸困难,有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肠道的反应,比如出现恶心腹泻等,要注意与感冒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不会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果与疫区人员进行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手脚发热更常见于肾阴虚,肾阳虚患者一般较少出现手脚发热症状,但也不能仅凭这一症状就判定为肾阴虚。肾阴虚是肾脏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肾阴亏虚不能滋养机体,虚热就容易外越,从而出现手脚心发热,这种发热多表现为午后或夜间低热,还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这是因为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当肾阴不足时,机体失去濡润滋养,就会出现一系列阴虚内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