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

什么是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

  • 发病部位:全身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血液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贫血、胸痛、发热
  • 注意事项:
什么是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嗜酸性细胞高于正常水平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常有变态反应史,且血清中IgG、IgA增高,都说明患者存在变态反应。由于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主要出现发热、乏力、盗汗等炎症性症状,且因存在变态反应,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全身各个器官脏器时可引起心、肺、肾、脑等多器官疾病。

相关医生 更多»
刘晓力

刘晓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血液科

擅长: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诊断,以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

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电话:021-34186000(总机...

地址:总院: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北院:嘉定区嘉定新城中心区(马陆镇)希望路999号;远洋分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174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512-65223637(总...

地址:总院:苏州市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总机:0571-87236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电话:0531-114(查号)

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电话:022-23909999(总机...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451-86662962(总...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疾病相关 更多»
变蛋热量揭秘!高还是低?一探究竟!

在美食的世界里,变蛋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然而,对于追求健康饮食、注重热量摄入的朋友们来说,变蛋的热量问题一直是个让人纠结的小谜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看看变蛋的热量到底高不高!🤔🥚其实,变蛋的热量在食物谱系中处于一个相对适中的位置。每100克变蛋的热量在200-220千卡之间,这个数值既不算高得惊人,也不算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热量摄入的角度来看,适量食用变蛋并不会给日常饮食带来过重的负担

曾青山 副主任医师
一天两个鸡蛋,胆固醇真的会高吗?真相来了!

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因其胆固醇含量较高,许多人担心每天吃两个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升高。事实上,饮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有限,关键在于整体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鸡蛋的营养价值💧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A、D、B12)和矿物质(如硒、锌),是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鸡蛋中的胆碱对大脑健康有益,而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有助于保护视力。😄胆固醇的科学认识🩺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肝脏合成,而非直接来源于食物

张莹 主任医师
原来这些食物,酪氨酸含量高到离谱

🥘酪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化过程,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哪些食物是酪氨酸的“宝库”呢?让我来给你一一列举吧!鱼类:金枪鱼、带鱼、鲤鱼、黄花鱼等,这些美味的鱼类不仅肉质鲜嫩,更是酪氨酸的优质来源。🐟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这些乳制品不仅富含钙质,还含有丰富的酪氨酸,是补充酪氨酸的好选择。🥛肉类:牛肉、鸡肉、鸭肉等,这些肉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一定量的酪氨酸,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青山 副主任医师
惊!血糖高遇上贫血,补血难题怎么破?

血糖高和贫血同时困扰着你?别担心,科学补血有方法!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如何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方法,安全有效地补血,同时控制好血糖。👇🍽️饮食调整是关键✔️增加含铁食物摄入:瘦肉:每100克猪瘦肉含铁约3毫克,脂肪含量适中,不会让血糖大幅波动。动物肝脏:如猪肝,每100克含铁约22.6毫克,但胆固醇较高,食用需适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这些水果含糖量适中,可与含铁食物一起食用,促进铁吸收

许文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