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小腿皮下结节。发病早期,皮损为孤立性轻度发硬的皮下结节,直径约0.5~2cm,一般位于小腿前侧。开始时,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数天后开始发红,皮损由新出现的皮损包围,形成环状皮损,皮损呈游走性。部分患者的结节可融合成大而硬的斑块并向周围扩大,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踝关节、膝关节,甚至累及整个小腿皮肤。皮损边缘呈淡红色,病变区内退行性改变后,皮肤呈黄色或紫蓝色。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关节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失眠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甲状腺二类结节是指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根据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标准,被判定为2类的结节。这类结节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恶性风险极低。TI-RADS分类标准是依据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如形态、边界、回声、钙化情况等,对结节的恶性风险进行分级。2类结节一般具有典型的良性超声特征,比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且没有可疑的钙化灶等。这意味着该结节大概率是甲状腺组织增生、囊肿或腺瘤等良性病变所形成的。不过,虽然2类结节恶性风险低,但仍需定期复查
磨玻璃结节发展为肺癌的比例难以用确切的“几成”衡量,因为其恶变概率受结节大小、密度、形态以及生长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多数磨玻璃结节为良性,但部分存在癌变风险。磨玻璃结节是在胸部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其形成原因多样。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磨玻璃结节,多数是炎症、出血或肺内淋巴结等良性病变导致,恶变可能性较低。而直径大于8毫米,尤其是伴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或内部实性成分增多、血管集束征等特征的磨玻璃结节,癌变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