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活检、核磁共振、超声是葡萄状肉瘤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阴道息肉、阴道内胚窦瘤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症状
有阴道肿物、阴道流血等症状。
2、体征
阴道内可见葡萄样大小簇状物,表面光滑,淡红色,水肿样,似多个息肉样肿物。
3、辅助检查
磁共振检查可见阴道、宫颈明显扩张。超声检查显示膀胱内探及液性暗区,宫颈外口及阴道内低回声占位。阴道肿物活检可见横纹肌母细胞,可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1、阴道息肉
是指激素诱导的局部疏松结缔组织增生,或者病毒性阴道炎的一种间质慢性炎症性继发病变。多为单发,基底有蒂,质地较韧,触碰不易出血。镜下见间质水肿,其内可有核大深染的异常细胞,没有幼稚的间叶细胞和横纹肌分化细胞。癌细胞不侵入上皮,缺乏上皮下层的形成层。
2、阴道内胚窦瘤
是一种罕见而且恶性程度很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单发,结节状,由粘液样间质和各种上皮性分化的组织构成。好发于阴道上段,直径2-10cm,呈息肉状、脑髓样或葡萄状,质脆。血清测定甲胎蛋白样性。
1、Ⅰ组
局限性病灶,可完全切除。
(1)A:局限于原发器官和肌肉。
(2)B:累及原发器官和肌肉之外,区域淋巴结为受累。
2、Ⅱ组
切除不理想或首次手术。
(1)A:肿瘤基本切除,仅镜下残留。
(2)B:局限性病灶,切除完全,淋巴结可能受累或出现肿瘤扩散至临近器官。
(3)C:局限性病灶,淋巴结受累,大体切除,镜下残留。
3、Ⅲ组
肿瘤切除不完全,或仅活检,残留灶大。
4、Ⅳ组
就诊时远处转移。
非典型鳞状细胞不一定是炎症。非典型鳞状细胞是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结果。这种细胞指的是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到的鳞状上皮细胞具有一些异常的形态学特征,但这些变化尚未达到典型的恶性细胞变化标准。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炎症反应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如宫颈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当宫颈或阴道受到炎症的刺激时,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异常增生和形态学改变,从而在细胞学检查中表现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此时,患者可能会伴随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阴道出血、腹痛等宫颈炎症相关症状
尿常规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成分,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当女性尿常规中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偏高时,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尿道炎、阴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等原因引起。1、正常生理现象:如女性处于月经期或使用阴道润滑剂后,鳞状上皮细胞可能会脱落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尿常规中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偏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2、尿道炎:当尿道发生炎症时,鳞状上皮细胞可能会脱落并增多,从而在尿常规中呈现偏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