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症状和检查不难诊断。诊断时应明确穿孔的部位和大小,并应同时鉴别病因。有时较小穿孔常被结痂覆盖而忽略,应除去结痂仔细检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梅毒性穿孔、结核性穿孔、麻风性穿孔、化学性穿孔、外伤性穿孔等鉴别。
诊断依据
1、常有上述疾病史或治疗史。
2、有头痛、鼻塞、用力擤鼻后小量出血、呼气时可有吹哨声。
3、检查可见中隔穿孔边缘常有痂皮附着、穿孔边缘两侧黏膜日久可愈合。
4、各种穿孔特点如下:
(1)梅毒性为大穿孔或中隔全部损毁、侵及软骨及骨部、穿孔边缘较厚、鼻黏膜常有炎症或瘢痕。
(2)结核性多在软骨部、周围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组织、穿孔边缘可呈潜行性溃疡。
(3)化学性多在软骨部、伴有鼻黏膜肿胀、干燥、萎缩、溃疡。
(4)外伤性的边缘光滑清洁、黏膜外观正常。
鉴别诊断
1、梅毒性穿孔
破坏性大,侵犯软骨及骨部,多为大穿孔,甚至鼻中隔全部毁损。多见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连接处,较少见于犁骨、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软骨间。穿孔边缘较厚,鼻黏膜常有炎症或瘢痕。重者可有鞍鼻畸形及全身梅毒症状,梅毒血清试验呈强阳性。
2、结核性穿孔
多发于软骨部,周围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组织。穿孔周围呈潜行性溃疡。活检可见结核病变。应做全身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排除其他结核病灶。
3、麻风性穿孔
多发生于软骨部,亦有侵及骨部者,此外鼻黏膜常呈萎缩,鼻腔宽大,黏膜干燥、但无臭味。应注意全身麻风症状。对可疑患者,应作鼻黏膜刮片,检査麻风杆菌。
4、化学性穿孔
常发生于软骨部,伴有鼻黏膜的肿胀、干燥、萎缩、溃疡等变化。根据患者工作性质及化学品长期接触史,可以鉴别。
5、外伤性穿孔
边缘光滑整洁黏膜外观正常,穿孔位于鼻中隔软骨部为多,患者多有挖鼻习惯和手术史。少数由于其他外伤,穿孔常不规则,并伴有其他外伤痕迹。
鼻中隔穿孔的话,一般是要去医院就诊,看看有没有出现细菌感染,如果感染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容易产生溃疡,就会容易出现鼻中隔穿孔的表现,可以采用手术的办法来进行修补,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油煎油炸的食品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出现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