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主要为预防感染和治疗感染,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替代治疗、免疫重建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一般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替代疗法可改善免疫功能但是不持久,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或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
一般治疗
患儿应该得到特别的儿科护理,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注重营养。
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治疗感染发作至关紧要,同时还需要持续性、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1)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首选万古霉素,合并脑膜炎时可以加用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选择青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
(2)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以选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还可以联合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以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方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4)曲霉菌感染:首选曲霉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可以作为备选药物。念珠菌感染时首选氟康唑。
2、抗病毒药物
包括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治疗感染,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感染(包括水痘-带状疱疹),膦酸钾可以作为备选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合孢病毒,未及时接种疫苗的患儿在流感期间可服用奥司他韦预防。
手术治疗
免疫重建:为患儿移植免疫器官或组织,以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可以将正常的细胞或基因片段,通过手术的方式移植入患者的体内,持久的纠正免疫缺陷病。
1、胸腺组织移植
包括胎儿胸腺组织移植和胸腺上皮细胞移植,但因为疗效不确定,目前不常用。
2、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作为免疫重建的干细胞的来源,且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较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也可以采用。用骨髓移植有时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目前已有超过1000例的患儿接受了骨髓移植。
3、基因治疗
如将腺苷脱氨酶(ADA)的编码基因插入患儿的淋巴细胞中,可治疗伴ADA缺陷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其他治疗
替代疗法
1、免疫球蛋白
是对绝大多数类型抗体缺陷病有效的替代疗法,可肌肉、皮下、静脉注射,较小剂量无治疗效果,某些病人需更大剂量或频繁给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指征仅限于低IgG血症,治疗剂量以控制感染为度,常用的有丙种球蛋白。
2、血浆
新鲜血浆中除了含有IgG,还含有IgM、IgA、补体和其他免疫活性成分,适用于治疗各类体液免疫缺陷病。无IgA的血浆已成功地应用于对IG制品中IgA过敏的病人,必要时可加大剂量。
3、白细胞
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因作用短暂,仅用于严重感染发生危象时,对T细胞缺陷者,无论输血、输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均须极其慎重,因该制品中均含有T细胞,即使输人极少量供体T细胞也会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主要用于进行M蛋白的初筛,尤其是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