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反复、严重的感染,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畏寒、肌肉酸痛等,往往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类型的抗体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症状略有不同。
典型症状
1、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人均为男性,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正常,1~2岁后开始反复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脑膜炎球菌等。可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疖肿等。部分病人可发生非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大关节。
2、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男女均可发病,通常6岁以后开始有症状,20~30岁明显加重。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常有慢性腹泻、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贾第鞭毛虫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此外,还可有脾大、贫血。
3、选择性IgA缺乏症多数病人无症状,偶在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有明显症状,多在10岁内出现,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也可发生过敏反应。
4、婴儿暂时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男女均可发病,一般病程持续6~18个月。婴儿发育正常,有的婴儿无明显症状,有的可发生反复感染,其表现类似X连锁无丙球蛋白血症,但程度较轻。
伴随症状
多伴有发热、乏力、畏寒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抗体免疫缺陷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