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典型症状是面、颈、躯干上部和四肢出现急性发作的红色至紫色疼痛性丘疹、结节、斑块。同时还伴有发热、关节痛、肌痛等。临床上4种类型表现很相似。
典型症状
1、经典型或特发型
皮损好发于面、颈、躯干上部和四肢。可不对称分布,单发或多发。皮损表现为迅速发展的境界清楚的红色至紫色疼痛性丘疹、结节、斑块。丘疹、结节逐渐扩大、增多,融合形成斑块,颜色变深,疼痛加重;斑块扁平隆起,直径2~10cm,边界清楚而陡峭,表面可因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呈乳头状或粗颗粒状,似假性水疱。部分斑块表面可见散在因为中性粒细胞移入表皮而形成的针尖大小的水疱或脓疱,表面有结痂,但不发生糜烂或溃疡,触之较硬、有触痛。皮损经1~2个月自行消退,局部不留瘢痕,仅有暂时性褐色色素沉着。
2、妊娠相关型
皮损常发生于头、颈和躯干,很少发生于上肢,下肢可发生结节性红斑样的损害。可自行消退。在下次妊娠时又可以再发。
伴随症状
1、多数患者伴有发热、不适。
2、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痛、肌痛。
并发症
1、本病可合并结膜炎或浅表巩膜炎,肾脏也可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颗粒管型尿。
2、并发症还有关节炎、多灶性无菌性骨髓炎等。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