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该病。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不同情况建议患者做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还需要排除旋毛虫病、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等疾病。
诊断依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6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1、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程中的某一阶段有影响日常活动的弥漫性肌痛)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000×106/L。
2、有多系统累及,如皮肤、外周神经、关节、肺部病变或肺动脉高压。
3、除外感染、肿瘤等其他可以引起嗜酸粒细胞升高的疾病。
鉴别诊断
1、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因进食含有活旋毛虫包囊的肉类或肉制品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眼睑或面部水肿、肌肉疼痛、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系统受累等,与本病表现较为类似。但旋毛虫病的患者通常有生食含有旋毛虫肉类及其制成品史。起病前有5~15天的潜伏期,发热通常为持续性高热,全身水肿较明显,甚至遍及多个器官。患者肌痛更严重,或见吞咽、咀嚼、说话困难,极度乏力。病原学检查可找到旋毛虫幼虫或囊包,血清学检查可见旋毛虫特异性抗体。可以此进行鉴别。本病治疗以抗旋毛虫为主,预后较好,1~2个月多能恢复。
2、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
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是深筋膜的炎症,胶原增殖,邻近的皮下脂肪组织、肌外膜等的纤维化。其临床特点为皮肤增厚、绷紧、关节挛缩、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本病较为类似。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常有过度运动或活动的诱因。局部组织活检如发现有筋膜及外肌膜有胶原明显增生和炎症反应则可以诊断该病,并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相鉴别。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尿痛尿急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结石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吃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排石药物等药物好,需结合具体病因合理选择。1、抗生素:如果尿痛尿急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克肟片等头孢类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喹诺酮类药物。2、α受体阻滞剂:对于前列腺炎引起的尿痛尿急,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等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