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目前,对DIL尚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诊断为DIL:患者出现红斑狼疮样临床表现和血清学异常,在症状出现前数周甚至数年有使用可疑药物的病史,在使用可疑药物前没有SLE病史,停用该药物后,症状能够得到快速缓解。此外,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紫癜等疑似疾病。
鉴别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1)药物性狼疮患者多患有其他疾病,且正在服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服青霉胺,高血压病人服用肼苯哒嗪或甲基多巴。
(2)药物性狼疮患者的年龄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年龄大。
(3)在药物性狼疮患者中无女性占优势的现象。
(4)药物性狼疮的症状较轻,以全身症状,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为主,与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这些症状是可逆性的,停药后逐渐消失。
(5)二者皆可见抗组蛋白抗体、抗核抗体阳性,但药物性狼疮患者少见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
2、药物性紫癜药物性紫癜亦可于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瘀斑,但其发病常迅速而严重。损害初为瘀点、瘀斑,或大片大疱性、出血性坏死和口腔黏膜出血性大疱,6~12小时后可有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一般可通过皮肤检查和血液检查鉴别。
红斑狼疮不会传染人。传染是指病原体通过一定途径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而红斑狼疮并非由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所以不具备传染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红斑狼疮患者共同进餐、握手、拥抱,还是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触,都不会导致健康人患病,因为没有传染性病原体参与传播过程。总结来说,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与患者正常接触不会被传染。虽然它不能传染,但红斑狼疮病情复杂,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同时社会也应消除对红斑狼疮患者的误解与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第一代溶栓药物主要包括链激酶和尿激酶,它们通过激活纤溶系统来溶解血栓,是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链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药物的典型代表,其作用机制是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后间接激活纤溶酶原,进而转化为纤溶酶来溶解血栓。然而,链激酶的免疫原性较强,患者使用后易产生抗体,这不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还可能降低药物的溶栓效果。此外,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缺乏选择性,在溶解血栓的同时,也可能降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引发全身性纤溶亢进,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抗核抗体(ANA)又叫做抗核酸抗原抗体,一般指的是抗核酸和核蛋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