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发热,经期结束后发热逐渐减退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发热症状的经行感冒、热入血室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产后恢复期或流产等感染史,带下病史,精神刺激等。
2、临床表现
经期或行经前后体温升高,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者。可出现下腹疼痛或月经失调。
3、妇科检查
盆腔器官正常或有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体征。
4、辅助检查
盆腔超声检查、基础体温(BBT)测量、腹腔镜、血常规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经行感冒
经期偶有感冒的患者,也可出现发热症状,但以外感表证为主,还会出现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并且发热与月经周期无一致的规律性。
2、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也可出现月经期间发热症状,其发病虽与月经有关,但不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热型为时冷时热,或怕冷与发热交替发作,类似疟疾;或有神志症状,白天神志正常,夜晚神志不清,甚至胡言乱语;或出现胸胁胀闷不舒等表现。
1、阴虚内热
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热,手足心热重,心烦,经量少,色鲜红;伴有咽干口燥,两颧潮红,失眠多梦,入睡汗出,头晕;舌红,苔少,脉细数。
2、气血虚弱
主要表现为经行或经后低热,动则汗出,头晕眼花,经行量多,色淡质薄;伴有精神疲倦,四肢无力,气短话少;舌淡,苔白润,脉虚缓。
3、阳盛内热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身体发热,面色发红,月经先期或量多;伴有口干,喝水多,心烦易怒,口唇发红,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数。
4、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发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烦躁
黄体酮作为一种常用的孕激素药物,服用4天后确实有可能发挥催经的功效。它通过模拟体内孕激素水平的自然升高与下降过程,促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顺利转化为分泌期。一旦停药,体内孕激素水平骤降,便会引发撤退性出血,即月经来潮。黄体酮,这一由卵巢分泌的关键激素,在维持女性正常月经周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月经周期后半段,黄体酮水平稳步上升,为受精卵的着床创造有利条件。若未成功受孕,黄体酮水平则会在月经来潮前夕迅速下滑,导致子宫内膜脱落,月经随之而来
月经后头疼是许多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这种头疼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血压的波动以及子宫收缩等因素所引起的。虽然头疼可能会感到不适,但是有一些调理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头疼,感到更加舒适。首先,多休息。在月经期间,女性可能会感到疲倦和疲惫,这时候多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精力,减轻疲劳,从而缓解头疼的症状。其次,注意饮食。在月经期间,饮食对于调理是非常重要的。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B、钙和镁的食物,例如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可以帮助缓解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