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S主要因卵巢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向第三间隙流失,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OHSS危象。
典型症状
1、轻度可有腹部膨隆不适、轻度恶心、食欲减退,少数还可出现呕吐、腹泻。
2、中度可有明显下腹胀痛,且原有胃肠道症状加重。
3、重度在中度基础上出现腹水和胸水,可有严重腹痛、少尿或无尿、难治性恶心及呕吐、呼吸困难、嗜睡、疲乏、全身水肿等表现。此时期患者可有血液浓缩,发生血栓栓塞风险增加。
4、OHSS危象出现患者的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可有急性肾衰竭所致的无尿、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大量胸腔积液伴心包积液、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容量休克等表现。此时期病情严重,甚至可引起死亡。
并发症
1、卵巢扭转卵巢体积增大可导致扭转风险升高。患者可有突发腹痛、恶心、呕吐、低血压和贫血等表现。常需要手术纠正。
2、血栓栓塞较少见,但是最严重的OHSS并发症之一。血栓可在动脉或静脉形成,若出现脑梗死等病变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胰岛素水平升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系。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约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当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胰腺会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会刺激卵巢分泌过量雄激素,进而抑制卵泡正常发育,形成多囊样改变。同时高胰岛素还会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升高更为明显,但瘦型患者也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长期高胰岛素状态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风险
多囊卵巢综合征难以治愈,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功能障碍。由于病因复杂且涉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通过个体化治疗可实现症状缓解和生育需求满足。该疾病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代谢状态制定方案。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通过口服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同时配合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