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汗管瘤
外阴汗管瘤的诊断

诊断

外阴汗管瘤多依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皮肤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尖锐湿疣、外阴脂肪瘤、硬化型基底细胞癌、毛发上皮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

1、须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尖锐湿疣、外阴脂肪瘤鉴别

以上疾病虽然皆为青年女性发病伴瘙痒,但汗管瘤外观表面光滑,且略带蜡样光泽,而尖锐湿疣外观则表面粗糙,带棘刺,且有或多或少的分泌物。组织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外阴汗管瘤在组织病理学上,管腔结构呈“逗点状”或“蝌蚪状”,而扁平苔藓、尖锐湿疣、神经性皮炎、传染性软疣等病变均无汗管瘤的管腔结构。

2、须与硬化型基底细胞癌、毛发上皮瘤鉴别

硬化型基底细胞癌虽有上皮细胞小导管和纤维性间质,但缺乏含红染无结构物的导管。而毛发上皮瘤虽可在近表皮处出现角化囊,但没有导管结构。两者经皮肤病理学检查后可与本病鉴别。

外阴汗管瘤的类型

根据皮损累及部位及范围可分为4型

1、眼睑型

皮损发生于双侧眼睑,尤其多见于下眼睑。

2、外阴型

皮损累及外阴。

3、局限型

皮损局限于除眼睑、外阴以外的其他一个部位。

4、发疹型

皮损广泛,累及体表大部分区域,如颈前、胸、腹部,但眼睑不一定受累。

疾病相关 更多»
二次根管治疗要慎重吗

二次根管治疗需要谨慎评估,其成功率较初次治疗显著降低,但仍是保留天然牙的重要选择。二次根管治疗的复杂性主要源于根管系统的不可逆改变,原有充填材料残留可能阻碍消毒效果,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伴随骨质吸收,同时牙体结构因首次治疗削弱增加了断裂风险。临床研究显示,前牙区二次治疗成功率约为75%-85%,而后磨牙区域由于解剖复杂,成功率下降至60%-70%。当X线显示根尖透影区超过5mm或存在器械分离时,治疗效果会进一步受限。治疗决策应基于CBCT三维评估、患者口腔整体状况及修复需求综合判断

黄志权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月经
月经发黑 月经血块过多 月经量少 月经量多 月经后错 月经先后无定期
人流
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 引产 人流综合症 人流后阴道出血 高危人流
妇科病
子宫肌瘤 宫颈糜烂 宫颈囊肿 宫颈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