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症状出现于月经前1~2周,月经来潮后可迅速减轻直至消失。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改变。
典型症状
1、躯体症状
(1)水潴留:经前水潴留一般多见于踝、小腿、手指、腹部和乳房,可导致乳房胀痛、体重增加、面部虚肿和水肿,腹部不适或胀满或疼痛,排尿量减少。这些症状往往在清晨起床时明显。
(2)疼痛:头痛较为常见,背痛、关节痛、肌肉痛、乳房痛发生率亦较高。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恶心、呕吐、头晕、潮热、出汗等。可出现低血糖,许多妇女渴望摄入甜食。
2、心理症状
主要为负性情绪或心境恶劣。表现为:
(1)抑郁:情绪低落、郁郁不乐、消极悲观、空虚孤独,甚至有自杀意念。
(2)焦虑、激动:烦躁不安,似感到处于应激之下。
(3)运动共济和认知功能改变:可出现行动笨拙、运动共济不良、记忆力差、自感思路混乱。
3、行为改变
可表现为社会退缩,回避社交活动;社会功能减低,判断力下降,工作时失误,性功能减退或亢进。
并发症
少数并发精神错乱,引发过失。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