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根据病史(分娩史)及临床表现(阴道口有组织物落出、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MRI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宫颈延长、子宫黏膜下肌瘤、慢性子宫内翻等疾病。
鉴别诊断
1、宫颈延长
妇科检查阴道内宫颈虽长,但宫体在盆腔内,屏气并不下移。
2、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内,可与子宫脱垂相混淆,需要加以鉴别。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有月经过多病史,宫颈口可见红色、质硬的肿块,表面找不到宫颈口,但在其周围或一侧可扪及被扩张变薄的宫颈边缘。
3、慢性子宫内翻
罕见,阴道内见翻出的宫体,表面覆盖暗红色绒样子宫内膜,两侧角可见输卵管开口,妇科检查盆腔内无宫体。
按脱垂部位不同,可分为子宫脱垂、膀胱膨出、肠膨出、肠脱垂等。国际上使用最普遍的是Baden1968年制定的定量系统。国内现教科书上介绍的是1981年在青岛召开的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科研协作组的意见。
1、国内分期法:检查时患者平卧,在用力下屏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Ⅰ度:
①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
②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
①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阴道内;
②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
2、
月经期不建议拔牙,因女性此时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凝血功能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可能影响拔牙效果及术后伤口恢复。月经期,女性的凝血系统会出现一定波动,凝血功能相对较弱,血小板数量有所减少,凝血因子活性也相应降低。若在此阶段进行拔牙手术,术后很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感染几率的上升。此外,月经期女性的身体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免疫系统功能有所下降。拔牙作为一种有创操作,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此时进行拔牙可能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