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腹膜炎
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胆汁性腹膜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不同制定不同的药物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急性期治疗

1、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为尽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去除病因,维持生命体征。

2、急性期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禁食水或予流质饮食,或加强静脉输液支持及肠内营养支持。

一般治疗

1、医生会积极采取静脉高营养疗法,为患者补充热量、液体、电解质等,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尿量。

2、如果患者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时,医生会选择肠道插管减压。医生使用专业的设备将患者的肠内容物引出,降低肠内压力,有利于恢复。

3、对于疼痛强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适当选择一些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4、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镇静药物。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药物为主。包括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甲硝唑、亚胺培南等药物。

2、重组人生长激素

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适当使用。

手术治疗

通常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选择外科手术或是腹腔镜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外科手术主要是对损伤的胆囊或胆管进行修复,并对腹腔进行灌洗以及腹腔内引流淤积液体。

2、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腹腔镜治疗。内镜治疗可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鼻胆管引流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使胆管内压力降低,促进胆汁引流,由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加速瘘口愈合。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在急性发作时,由于该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由于疼痛刺激、邪毒内侵可迅速危机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1、病情稳定阶段的辨证论治

(1)寒邪内阻证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天香散。

(2)湿热壅滞证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大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证

症状:腹胀腹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泄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

(4)肝气郁滞证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证

症状:疼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活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

症状:腹痛缠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2、急性发作时的辨证论治

(1)气机骤闭期(穿孔期)

症状:突发腹痛,拘挛如板状,手不得近,辗转不安或屈膝蜷卧,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身无大热,舌暗苔薄,脉弦紧或细数,甚或脉微欲绝。

治法:行气开闭,缓急止痛。

方药:大柴胡汤。

选穴:足三里、中脘、天枢、梁门、内关、梁丘、大肠俞、胃俞。

(2)邪毒蕴热期(闭孔期)

症状:腹痛逐渐减轻,但仍有上腹痛及右下腹痛,口干渴,纳差无力,面红身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泄热。

方药:大柴胡汤合凉膈散。

(3)正复邪退期

症状:腹痛轻微或消失,气短乏力,口干渴,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一贯煎。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其他治疗

1、如果患者外渗的胆汁被包裹局限,或是存在胆汁瘤,医生可能建议患者选择B超介入置管引流。经过皮肤穿刺,将胆汁引出体外。

2、对于与肝门部胆管无交通的外周胆管胆瘘,医生可建议患者进行硬化治疗。

疾病相关 更多»
神经性耳鸣,有无消失的可能?

在我们的日常诊疗中,常常会遇到患者询问神经性耳鸣是否会慢慢消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为大家详细剖析。从耳鸣本身性质来看,部分轻度且短暂的神经性耳鸣,有可能自行消失😃。比如因近期压力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的耳鸣,当这些不良因素得到纠正,内耳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耳鸣症状或许就会随之缓解。然而,若是由严重的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等引发的神经性耳鸣,往往难以自行消失😟。像听神经瘤导致的耳鸣,不仅不会自愈,还会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加重。耳鸣持续时间也很关键

刘彩鹏 主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