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囊肿
肝包虫囊肿的治疗

治疗原则

肝包虫囊肿目前临床上尚无达到治愈的药物,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宜在出现压迫症状前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外渗、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

驱虫药物:通常难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术后复发及广泛播散者,常用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可使部分患者的包虫囊状缩小,但对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

手术治疗

手术应强调彻底清除和杀灭包虫虫体而达到根治目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肝包虫囊肿肝部分切除术,肝包虫囊肿的外囊次全切除术,改良式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经皮细针穿刺引囊液术,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肝移植等。

1、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

是根治本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方法可彻底解决术后复发和胆瘘合并感染两大难题。但对于术者的技术和器械要求较高,有可能损伤主要胆管或血管,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

2、肝包虫囊肿肝部分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肝切除技术进人精准阶段,该手术方式可视为根治肝包虫囊肿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由于外囊残腔的存在,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大。

3、肝包虫囊肿的外囊次全切除术

是在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外囊壁,降低术后残腔所致感染或胆瘘并发症。由于最小范围保留了紧贴肝门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外囊壁,因此,该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目前,该术式作为本病的次选手术方法。

4、改良式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传统手术方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该手术方式易发生胆瘘及残腔感染等难治性并发症,存在术后肝囊型包虫病复发或播散种植的风险。故该术式目前作为本病手术治疗的第三选择。

5、经皮细针穿刺引囊液术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主要在尚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施行。

6、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该手术方式在治疗本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等优点。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包虫外囊切除术、内囊摘除术和肝叶切除术。为减少包虫病囊液外溢播散种植可能,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并且对手术人员资质要求较高。

7、肝移植

对于囊肿压迫第二肝门,导致肝脏严重淤血,传统治疗方法无效者,可考虑异体肝移植治疗。

其他治疗

肝包虫囊肿胆道并发症的ERCP治疗:ERCP在肝包虫囊肿所致胆道并发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于控制胆道急性感染、减轻黄疸和保持术后胆道畅通。

疾病相关 更多»
阴道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阴道囊肿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多数需通过医学干预处理,仅极少数因生理性原因短暂存在的小囊肿可能自行缓解,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阴道囊肿的形成多与组织结构异常或慢性刺激有关:常见类型包括中肾管囊肿、包涵性囊肿或巴氏腺囊肿。这些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会持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逐渐增大或维持现状,且阴道环境潮湿、易受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感染,进一步阻碍囊肿吸收。发现阴道囊肿后,建议先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伴随症状。若囊肿较小、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

孙晓峰 主任医师
脾虚先治肝还是先调脾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曾科学 主任医师
鹅蛋伤肝还是护肝

鹅蛋既非绝对伤肝也非直接护肝,其对肝脏的影响取决于食用量及个体健康状况,适量食用一般不会伤肝,过量或不当食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鹅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其中卵磷脂对肝细胞修复有一定辅助作用,适量食用可为肝脏提供营养支持;但鹅蛋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尤其对高血脂、脂肪肝或肝功能不全者,可能加剧脂质代谢紊乱。此外,鹅蛋属高蛋白食物,若一次性食用过多,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等物质需经肝脏代谢,也可能加重肝脏工作负荷

黄汉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