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

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无诱发因素,然后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胆囊结石病史、胆管的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汁淤滞等相关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生化检查、尿常规、X线、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石

疼痛部位始于腰或胁腹部,向大腿内侧或外生殖器放射,肾区叩击痛,伴血尿,无发热,无腹膜刺激征,B超或X线检查可见肾区或输尿管区结石影。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2、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亦可表现为剑突下疼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可通过相关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3、壶腹癌和胰头癌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黄疸或腹痛轻,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黄疸进行性加重,不伴有寒战、高热,无腹膜刺激征,常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和肝脏;晚期可出现恶病质,借助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的类型

按肝外胆管结石的来源分类,可将其分为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和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

1、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

多来自于胆囊结石。

2、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

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它可以原发于胆总管,也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

疾病相关 更多»
脾虚先治肝还是先调脾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曾科学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