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发生于胆囊切除后,胆石发生于胆总管内。创伤或某些胆管疾病如硬化性胆管炎、Caroli综合征、胆总管受邻近器官病变的压迫、壶腹乳头炎性狭窄,特别是并发感染、胆汁淤积而逐渐形成胆总管内结石。其中胆汁停滞和胆道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1、胆汁停滞
易发生于胆管狭窄部的上方,由于胆色素及胆固醇的沉着而成石。合并有慢性胆管炎时,结石形成更为迅速。本病发病时胆总管常明显扩大,括约肌呈松弛状态,此种现象可能与括约肌功能衰乱、经常发生痉挛有关(类似于贲门痉挛时的食管扩张)。慢性胆管炎是引起胆管炎症、括约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胆总管开口附近十二指肠炎、Vater乳头炎等均可造成括约肌的功能衰乱。如胆管内无胆汁停滞,在慢性胆管炎时虽有细菌感染,亦不易形成结石。
2、胆道感染
约80%-90%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主要为肠道细菌,其中85%为大肠杆菌。原发性胆管结石是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色素性混合结石;如前所述,胆道有大肠杆菌感染时可使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变为不溶于水的游离胆红素,后者的羧基与胆汁内的钙结合沉淀而成结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通常不能治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广泛性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复杂且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疾病
胆囊结石患者在饮食上需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1.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蛋黄、蟹黄等,会促使胆囊剧烈收缩以排出胆汁帮助消化,而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在收缩过程中,结石容易卡顿在胆囊管,引发胆绞痛,甚至导致胆囊炎发作。2.高糖食物:如果酱、蜜饯、甜饮料等,会使体内血脂升高,增加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促使结石形成或增大。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胆囊的异常收缩和胆汁分泌紊乱,同样会增加胆囊结石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