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生化检查ALP、γ-GT异常,胆道影像学示肝内外胆管多灶性狭窄。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继发性硬化性胆囊炎等疾病。有些不典型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还需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药物性肝损伤、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患者存在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改变。
2、胆道成像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3、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胆汁淤积。
若胆道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发现,但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疑诊者,需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确诊或排除小胆管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鉴别诊断
1、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是一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似,但病因明确的疾病。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手术创伤、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肿瘤性疾病(胆总管癌,肝细胞癌侵及胆管、壶腹部癌,胆总管旁淋巴结转移压迫)、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等。
2、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本病与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很难鉴别,尤其当胆管造影也无异常发现时,需经肝活体组织学进行鉴别。
在病理组织学上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分为4期。
1、Ⅰ期
即门静脉期,炎症改变仅仅局限在肝门区,包括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为嗜中性粒细胞向胆管浸润,胆管上皮变性坏死等,可以有不同侧重的表现,还可以出现胆管上皮的血管化和胆管增生。
2、Ⅱ期
即门静脉周围期,病变发展到肝门周围实质的炎症性改变,出现肝细胞坏死、胆管稀疏和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3、Ⅲ期
即纤维间隔形成期,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及(或)桥接状坏死,肝实质还表现为胆汁性或纤维化所致的碎屑样坏死,伴有铜沉积、胆管严重受损或消失。
4、Ⅳ期
即肝硬化期,出现胆汁
你好,首先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都是因为胆汁淤积,导致胆管炎症,纤维化引起来的,那这个疾病的确诊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看肝功能,如果说肝功能的异常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最为显著,那就很可能是了,再根据其他的一些症状,是很容易诊断的,具体可以去消化内科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