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衰竭
小儿肝衰竭的症状

小儿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肝损害、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出血等,由于病因不同,还存在原发病的症状。患儿常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腹水、烦躁、出血等症状。

典型症状

1、进行性肝损害

(1)患儿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

(2)黄疸迅速加深,一般均为中度以上;

(3)可能由于儿童肝脏网状支架不易塌陷,肝脏反应性增生较快,早期可出现肝脏肿大,随病情进展,肝脏进行性缩小,尤以肝右叶明显,病情加重后肝萎缩进展极快,少数伴有脾脏增大;

(4)较易出现水肿及腹水,严重者呼气有肝臭味,是晚期预后不良的征兆。

2、颅内压增高

多数患儿伴有脑水肿,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婴儿眼神呆滞、尖叫、烦躁、呕吐、前囟隆起;年长患儿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血压增高、惊厥及意识障碍。伴有肢体僵直旋扭,病理反射阳性。由于脑循环障碍产生高热、过高热,周围血管收缩致使皮肤苍白、肢端青紫、发凉。发生颞叶沟回疝时,两侧瞳孔不等大;发生枕骨大孔疝时,双侧瞳孔散大,呼吸节律不齐,甚至暂停。

3、出血现象

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出血。轻者为皮肤黏膜出血或渗血,鼻出血及齿龈出血较常见;严重时内脏出血,以消化道出血发生最多,可呕血或便鲜血,也可吐咖啡样物及排柏油样便,常因一次出血量很多而导致休克,或加重肝性脑病;也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如咯血、血尿或颅内出血等。

4、肝性脑病

(1)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如过分烦躁,语言重复,或说一些与当时环境无关的话,或出现与平时习惯不同的便溺现象等,可有扑翼样震颤。

(2)昏迷前期:精神神经方面异常,前驱期症状加重,以意识错乱、 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明显,扑翼样震颤和脑电图异常。有肝臭。

(3)木僵期:以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

(4)昏迷期:神志不清,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不适体位和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换气过度及阵发性惊厥。

(5)苏醒期:逐渐好转,能回答问题。

并发症

可并发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血糖、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疾病相关 更多»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一起吃吗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可以一起服用,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决定。小儿咽扁颗粒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含金银花、桔梗等,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西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的症状不同,且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理论上可联合使用以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脾虚先治肝还是先调脾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曾科学 主任医师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是风寒还是风热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该药物含有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而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等症状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