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病因即为感染细粒棘球蚴或多房棘球蚴,肺囊型包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进入肺内生长发育引起,而肺泡型包虫病多继发于肝脏泡型包虫病。年龄、职业、生活环境、卫生习惯等都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基本病因
1、肺囊型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被人吞食后,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出幼虫,经静脉血管侵入肺脏内。大多数会被机体免疫杀灭,少数存活并在肺内生长发育,寄生虫及周围组织形成囊肿,囊肿分为外囊和内囊。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有少数继续生长,形成巨大的囊肿。囊泡因损伤而退化或自动死亡后,囊液逐渐被吸收,最后变性、干酪化、纤维化,形成结核瘤样包块,可有钙化。
2、肺泡型包虫病
多继发于肝脏泡型包虫病,肝脏寄生的泡球蚴通过淋巴液或血液扩散至肺脏,在肺内发育成小的囊泡,小囊泡不断向外增殖,向周围组织扩散,在肺内形成团块或弥漫性结节状损害,临床过程与恶性肿瘤相似,又被称为“虫癌”。泡球蚴过度生长后营养供应不足,可发生变性、坏死、液化,形成不规则团块。泡球蚴周围常发生钙盐沉积与钙化。
危险因素
1、年龄
儿童及青壮年感染风险高。
2、职业
从事牧民、农民、狩猎、皮毛加工、屠宰、家畜运输等职业。
3、生活环境
生活在牧区,或生活环境与狗及野生动物接触较多。
4、卫生习惯
不良的卫生习惯,饭前不洗手、喝生水、吃生食等。
肺包虫是有包虫寄生于肺组织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肺包虫病的手术治疗是相对来说一种比较大的手术,如果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包虫病反复发作。所以,进行肺包虫手术治疗时,一般都需要到一些大型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当地的市人民医院或者是省人民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就诊。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