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根据病史(流行地区旅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干咳、胸痛),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
是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患者急性发病,常在受凉、劳累后出现高烧,伴随寒战,咳嗽、咳痰(痰液多呈脓性、褐色痰或血痰);部分患者有胸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有少数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及X线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2、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盗汗、发热、气短和胸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痰结核菌检查为阳性。
3、肺癌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咳嗽、胸痛、气短、咳血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和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肺气肿肺大泡是指肺部出现的两种病理改变。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而肺大泡则是由于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在影像学检查中,肺气肿通常表现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而肺大泡则表现为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形成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