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潜伏期为数周到数年不等,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部分轻症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见发热、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见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甚至会引起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1、无症状型
慢性隐匿起病,没有症状。可见于免疫功能健全者,绝大多数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2、轻微症状型
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乏力、盗汗、咯血等肺部感染症状,查体一般无阳性体征。可见于免疫功能健全者。
3、急性重症型
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可发展为Ⅰ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
伴随症状
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病程长,需要反复就诊、治疗,可见焦虑等精神心理症状。
并发症
1、Ⅰ型呼吸衰竭
肺功能严重受损、肺泡通气不足引起Ⅰ型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深快,口唇和指甲青紫等皮肤粘膜青紫、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嗜睡、昏迷、抽搐。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可以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等价、口唇和指甲青紫,吸气时可见锁骨上窝及胸骨上窝下陷。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抵抗力减弱时,隐球菌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隐球菌脑膜炎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精神错乱、易激动、嗜睡、听视觉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4、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艾滋病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由于免疫应答的修复,大量被杀死的隐球菌释放,可导致临床症状恶化。
必要时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手术治疗,建议去医院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生活中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