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目前尚缺少特异性治疗。现行治疗均属支持治疗,特别是呼吸循环支持。由于本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应加强监护,并严密隔离患者。
对症治疗
1、抗休克、纠正酸中毒
低血压休克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经扩容后血压仍不能维持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等,同时要根据血气分析pH、HCO3-、阴离子间隙(AG)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纠正酸中毒。
2、氧疗
可早期给予氧疗,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如果在吸氧的情况下,吸氧流量≥5L/min(或吸入氧浓度≥40%)条件下,SpO2<93%,或经充分氧疗后,患者呼吸困难不能缓解,SpO2虽能维持在93%,但呼吸频率仍在30次/分或以上,呼吸负荷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均应及时考虑人工通气,进行呼气末正压呼吸。如果无创正压通气2小时仍没达到预期效果(SpO2≥93%,呼吸困难改善),要及时考虑改为有创通气,直至临床症状好转。对伴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还可进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有研究认为ECMO对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危重患者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手段。急性期治疗
1、低血压休克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经扩容后血压仍不能维持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2、呼吸窘迫患者应积极进行氧疗。
一般治疗
1、由于本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和血压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
2、本病不能排除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因此患者应严密隔离,有条件的医院应将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
药物治疗
对早期患者,可试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进入心肺期后此药无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肺气肿肺大泡是指肺部出现的两种病理改变。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而肺大泡则是由于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在影像学检查中,肺气肿通常表现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而肺大泡则表现为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形成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