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接受抗癌治疗或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未成熟儿、营养不良和衰弱婴儿等在病程中,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发热、干咳、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尤其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而体征甚少时应高度警惕本病。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如下:
1、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
2、临床症状重,但肺部阳性体征少,症状与体征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
3、影像学检查符合间质性肺炎改变。
4、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
5、血乳酸脱氢酶常升高。
6、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发现卡氏肺囊虫的包囊或滋养体。
凡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患者以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该病。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未找到病原学证据时,应尽快进行经验性治疗。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细菌(包括结核菌)、病毒、衣原体、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进行鉴别。
1、肺结核
患者病变以浸润型和血行播散型为主,发病部位及肿大淋巴结活检有诊断价值,且有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如长期低热、盗汗、干咳等,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一般不难鉴别,但卡氏肺囊虫肺炎患合并肺结核时很难区别,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合并肺真菌病
患者合并肺真菌病后,CT影像出现结节或肿块样改变,肺发生实变,厚壁出现空洞,仅依据CT很难作出诊断,可同时结合病原学检查帮助诊断。
3、细菌性支气管肺炎
细菌性肺炎多表现为高热,可伴有胸膜痛和胸膜渗出。CT表现主要为患者双肺内中带片状的高密度影,肺外带一般无病变,肺门结构可能模糊,可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可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区分,痰培养也可帮助诊断。
4、病毒性肺炎
均为间质性肺炎,影像学均可表现为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影。结合免疫功能减低或缺陷病史及痰病原学检查可鉴别。
基于临床表现,通常可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
1、流行型或经典型
多发于早产、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初期常有拒睡、食欲下降、低热、腹泻、体重减轻,逐渐出现气促、干咳,并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发绀。病程一般3~8周,不及时治疗可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
2、散发型或现代型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化疗或器官移植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艾滋病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初期有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继而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发绀,但少有啰音,很快发生呼吸窘迫,未及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