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 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感染科,口腔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主要是发生在下颌下间隙部位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当下颌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以及颌下淋巴结发炎时,都会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下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以及压痛。下颌下间隙感染还会造成患者舌运动疼痛和吞咽功能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患者窒息危及生命。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病因

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后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感染,或下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化脓性下颌下腺炎有时亦可继发下颌下间隙感染。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樊尚螺旋体、口腔的普通螺旋体...

查看更多»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症状

多数下颌下间隙感染是以下颌下淋巴结炎为早期表现,临床表现为下颌下区丰满、明显的的淋巴结肿大、按压疼痛。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向结外扩散形成蜂窝织炎,可表现为下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

查看更多»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下颌下淋巴结炎早期可通过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和病灶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缓解患者症状。若已形成下颌下间隙脓肿,则应及时切开引流,以免感染扩散。一般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热量以及营养物质,保证患者充分休...

查看更多»
下颌下间隙感染该如何医治 更多»

下颌下间隙内包含有下颌下腺和下颌下淋巴结,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感染后脓肿尚未形成,可以用敏感大剂量抗生素进行冲击治疗,但如果已经有脓肿形成,就需要用手术的方式引流排脓,排脓时患处可能有多处淋巴结同时感染,需要分别排脓。

相关医生 更多»
周利军

周利军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感染科

擅长: 发热等感染性疾病,常见肝病的诊断治疗。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1083572211

地址:西什库大街8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电话:0288555133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电话:010-114或010-83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8号(西南二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电话:021-52889999(本院...

地址:总院: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东院:浦东新区红枫路525号(近明月路);北院:宝山区陆翔路108号(镜泊湖路518号);江苏路分部:江苏路796号;静安分院:上海市西康路259号(新闸路口);肝病门诊: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1040号;西院:闵行区金光路958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总机:0571-87236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疾病相关 更多»
孕妇感染诺如病毒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感染诺如病毒对胎儿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诺如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孕妇感染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孕妇感染诺如病毒后,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严重的脱水可能引起孕妇血容量不足,减少胎盘的血液灌注,使胎儿获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其次,诺如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孕妇体内的应激反应,导致激素水平波动,这也可能对胎儿的稳定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细菌感染一般多久自愈

细菌感染的自愈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程度而异。一般来说,轻度细菌感染一般在5到7天自愈;然而,对于中重度或严重的细菌感染,则可能无法自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轻度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身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免疫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应对细菌入侵。在良好的身体条件和适当的休息下,免疫系统可以逐渐清除体内的细菌,使患者在5到7天内恢复健康。在此期间,多喝水、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加速自愈过程。然而,当中重度或严重的细菌感染发生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细菌的大量繁殖和毒素的释放

李晖 主任医师
支原体感染白细胞会升高吗

支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并非一定会升高。这一结论是基于临床观察和医学研究得出的,因为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因人而异,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支原体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复杂多样。在感染初期或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可能保持正常或仅轻微升高,这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种初步反应。然而,随着感染加重或个体免疫系统的差异,白细胞数量可能会显著增加,以应对病原体的侵袭

李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