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其他的口腔、面部感染性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脓液检查、X线、CT、超声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以下颌下区为中心肿胀及压痛,下颌下缘轮廓消失,皮肤充血,穿刺或B超有脓液形成。
2、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或其他间隙感染病史。
鉴别诊断
1、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
有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灶,下颌下区肿胀较轻,可触及肿痛、变硬的淋巴结。
2、化脓性颌下腺炎
有涎石症病史,颌下腺导管口红肿,有脓液溢出。
3、流行性腮腺炎
多见于儿童,有接触史,腮腺、颌下腺弥漫性肿大,皮肤紧张发亮,导管口无脓液溢出,血常规可能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下颌下间隙内包含有下颌下腺和下颌下淋巴结,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感染后脓肿尚未形成,可以用敏感大剂量抗生素进行冲击治疗,但如果已经有脓肿形成,就需要用手术的方式引流排脓,排脓时患处可能有多处淋巴结同时感染,需要分别排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以吃蒜,但应适量。蒜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吃蒜可以完全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替代正规的治疗方法。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饮食调整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并完成整个治疗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