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锥虫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周,可短至7日。初期可表现为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出现脑部症状,累及神经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睡、昏睡、震颤、痉挛等。
典型症状
1、入侵部位病变
舌蝇叮咬后1~2周,局部皮肤出现暗红色疼痛性结节,质地较硬,称锥虫下疳,数周后消退,局部淋巴结常肿大。
2、早期
舌蝇叮咬后数周或数月,在局部繁殖的锥虫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关节痛,心率异常增快。
3、晚期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罗得西亚锥虫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严重者发病后2~4周即出现,冈比亚锥虫病出现较晚,发病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患者表情淡漠、愁眉苦脸、举止迟钝、言语不清、唇舌颤动、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妄想、狂躁,以及其他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如癫痫样抽搐等。一般情况甚差,消瘦、衰弱、血压偏低、脉搏细弱,易继发肺部感染。
并发症
非洲锥虫病并发症有高度营养不良、肺部继发感染、癫痫持续状态或心力衰竭等。重要脏器的继发感染,最终可导致脏器的衰竭,直至死亡。
非洲锥虫病是因为舌蝇叮咬而感染了布氏锥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发作后如果不能正确诊断及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及病人生命,一旦锥虫进入脑部,就会出现昏迷、嗜睡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猝死。但在发病早期通过使用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后病情会有效得到控制并很快就能康复。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