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潜伏期为3~36d,平均14d左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与摄入虫体的数量、幼虫移行途径有关。患者大多发病较急,少数起病较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还可出现嗜睡、昏迷等表现。
典型症状
1、发热
病情早期患者多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多在38~39℃,一般起病后数日即降为正常,但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头痛
头痛为最常见和主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有较严重的头痛,一般在起病后3~13d出现。部位多在额部,其次为颞部或枕部,也可同时出现于几个部位。头痛多属间歇性,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但也有的长达数小时。头痛常在发作数次后自行停止,但也有延续至4~6周者。
3、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也很常见,开始为喷射呕吐,多在1周后逐渐减轻至消失,也有延至3周者。
4、嗜睡或昏睡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间歇性嗜睡或昏睡,常与头痛同时存在,随头痛减轻而好转。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昏迷,是病情凶险的征兆。
5、其他
(1)部分患者可有病变部位(如头、躯干或四肢)的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等。有时还可出现暂时性面部或肢体麻痹,或颈部僵硬感。
(2)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咳嗽、腹痛、便秘或腹泻、肢体无力、肌肉抽搐等表现。
并发症
本病可出现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逐渐发生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及对称性,伴感觉障碍。此外,还可出现脑神经损害、单侧肢体瘫痪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